2002年-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论文

2002年-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论文

ID:15012375

大小:29.83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31

2002年-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论文_第1页
2002年-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论文_第2页
2002年-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论文_第3页
2002年-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论文_第4页
2002年-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2年-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2年-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论文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摘要本文是关于汽车照明灯线光源长度的优化设计问题,即在给定反射镜面为旋转抛物面和给定设计规范的条件下,确定线光源的长度,使其功率最小(见图1)。本文从光的反射定律和能量分布规律两种视角解决该问题,建立了两个数学模型。模型一:利用能量、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利用能量积分法建立了反射屏上任意一点光照强度与线光源上光源点之间、光源点与反射镜面上的反射点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计算出了满足光照强度要求和功率最小要求的线光源的最大长度。并利用计算机程序对以上结果进行了校核。模型二:根据光线反射定律

2、,建立了测试屏上反射光线的位置、入射光线的光源点及其反射点之间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反射镜面不同区域的反射规律,计算出了在满足光照强度要求下的线光源长度。由于模型二中没有考虑功率最小的要求(因为功率与线光源长度成反比,当线光源长度最短时,其功率最大),同时C点的光照强度在模型二中很小,所以满足题目要求的最终线光源的长度为lmax?4.18mm。根据所建立的两个数学模型,对满足设计要求的线光源长度在测试屏上所形成的反射光亮区进行了模拟,在有标尺的坐标系中得到了能够反映反射光变化规律的亮区模拟图(见图2)。最后,对设计规范的合

3、理性进行了充分和必要的论证。图1投影示意图(单位:毫米)图2测试屏上所形成的反射光亮区(单位:毫米)(注:黑度反映光照强度的大小,黑度越深,光照越强)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1问题的提出:在汽车的照明装置中,前照灯是核心装置,它的反射镜是主要的光学器件。经过真空镀铝的反射镜镜面通常制成旋转抛物面形,将灯丝发出的散射光聚合,以集中光束的形状射向汽车前进方向的路面。灯泡灯丝是照明效果的关键,通常制成螺旋形。灯丝的长度直接决定着光源功率的大小和照明的效果。因此,在反射镜尺寸和设计规范一定(见A题)的情况下,选择一定长度的灯丝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试图从

4、最优化的角度,建立起满足设计要求的线光源光强的数学模型,借助于计算机的高速运算与逻辑判断能力,求出使功率最小的线光源的长度,并画出测试屏上反射光的亮区。2问题的分析为了分析问题方便,首先建立坐标系。以焦点F为坐标原点O,过原点的水平线FA为y轴的正方向,过原点垂直于y轴指向正前方的水平线为x轴的正方向,过原点垂直于xOy平面竖直向上的方向为z轴的正向建立迪卡尔坐标系。线光源与x轴重合,且关于焦点F对称放置。测试屏在焦点F前方25米处,且与坐标平面xOz平行,Fy轴与测试屏交于A点。过A点在测试屏上与x轴正向平行的方向有B、C两点,其中AC=2

5、AB=2.6米(如图1所示)。在车灯反射镜的旋转抛物面上任取一点M(xM,yM,zM),可以建立过该点抛物面的切线方程;在线光源上任取一点P(x0,0,0),可建立过M点的入射光线MP的方程;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可以建立从P点入射、在M点反射的反射光线方程。假设测试屏无穷大时,所有的反射光线必然经过测试屏。由此可以确定测试屏上任意一点Q(xQ,25000,zQ)与反射点M及入射点P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此对应关系,如果假定过C点的反射光线只有一条时,可以计算出线光源的最短长度。由于线光源的功率与其长度成反比,此时的线光源长度并不能满足功率

6、最小的要求。根据光强的定义和设计规范中B点光强至少是C点光强的2倍的要求可以计算出满足要求的线光源最长的取值,此时线光源的长度即可确定。根据线光源的长度和P、M与Q的对应关系,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画出测试屏上反射光的亮区。图1投影示意图3模型假设(1)车灯反射镜的反射系数为100%;(2)车灯的反射光束在传播过程中不受中间介质的干扰,即反射光传播过程中能量无损耗;(3)测试屏上不考虑直射光的影响。4符号说明F:旋转抛物面焦点;A:焦点F正前方25米处测试屏上的一点;B:在测试屏上过A点引出的一条与地面相平行的直线上距A点1.3米的点;C:

7、在测试屏上过A点引出的一条与地面相平行的直线上距A点2.6米远的且与B点在A的同侧的一点;l:线光源总长;M(xM,yM,zM):旋转抛物面上任一点;P(x0,0,0):线光源上任一点;..Q(xQ,25000:线光源上任一点P发出一条光线PM,经M点反射,反射光线与,zQ)测试屏的交点为Q;?入射:线光源上一点P发出的入射光线与其入射点M处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反射:发射光线PM与M处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简化中间迭带和运算,J、V、R、N、D、E、H、G、K、T、S为中间变量,其含义见文中。5模型的建立及求解5.1建立旋转抛物面的方程,并求出

8、焦点F由A题题意可知,旋转抛物面的开口半径为45mm,深度为25mm,由此可得抛物面的方程为:x2?z2?81(y?20.25)(1)根据抛物面方程与坐标平面xOy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