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280例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腺肌病280例临床病理分析

ID:14956649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1

子宫腺肌病280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1页
子宫腺肌病280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2页
子宫腺肌病280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3页
子宫腺肌病280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4页
子宫腺肌病280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腺肌病280例临床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子宫腺肌病280例临床病理分析【关键词】子宫【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4月在我院妇科手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子宫腺肌病2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多见于31~50岁经产妇占86.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月经异常(包括合并痛经)。60.8%合并子宫肌瘤。术前临床诊断符合率仅有18.6%。B超诊断符合率仅有31.4%。临床误诊达78.1%。结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与内分泌失调、高雌激素刺激等综合因素作用有关,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重视,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必要的盆

2、腔检查,进行综合判断,以达到减少误诊,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关键词】子宫腺肌病临床诊断病理分析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侵及子宫肌层内形成多灶性病变,并伴随周围平滑肌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其发生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已成为育龄期妇女的常见、多发病。因术前临床误诊率高而日益受到重视。现对280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求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诊断率。1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4年4月在我院妇科手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子宫腺肌病280例,术前均经盆腔B超检查。对全部病例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查并统计

3、。在同期全子宫和次全子宫切除标本中,子宫腺肌病所占比例为44.3%。2结果2.1一般资料年龄最小25岁,最大76岁,平均48.6岁,以41~50岁年龄组最多,其次为31~40岁年龄组。本组病例多为经产妇,分娩1次11例,占3.9%;2次或2次以上者266例,占95%,无分娩史3例占1.1%。2.2症状和体征痛经、月经异常和盆腔包块是最常见的症状,少见的症状有继发性贫血、乏力等。病程最短数天,最长10年,本组以月经异常和痛经合并月经异常最常见。两者共占68.6%。2.3临床诊断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52例,占18.6%;误诊

4、为肌瘤198例,占70.7%;误诊为功血21例,占7.5%。术前未能诊断者9例3.2%。B超诊断88例占31.4%,B超误诊为肌瘤192例,误诊率为68.6%。2.4病理检查大体:子宫体呈不同程度的增大,外观似球形,质硬,浆膜面光滑,个别病例在浆膜下出现隆起小结节,切开宫壁后,宫壁呈弥漫性增厚,但多不对称,较重者厚度可达5cm以上,肌组织呈旋涡状或编织样,无肌瘤时的局限性结节倾向和“包膜”,另一特点是在组织内散在暗红色点状或紫兰色囊状突起以及含巧克力样物大小不等的腔隙。但个别病例缺乏特征性外观,仔细检查时可发现柔软的海

5、绵样内膜区域。在子宫壁内可见到并发的肌瘤结节。镜下:在深部肌层散在形态大小不同的片状或岛屿状内膜组织,具有典型的腺体及间质结构,有的内膜片状接近内膜基底部,有的贯穿整个宫壁肌层,或向外扩展达浆膜层。所采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标准是侵入肌层的内膜小片深达一个低倍视野深度(2mm)以上。2.5病理结果280例子宫腺肌病中单纯性腺肌病108例,占38.6%;合并子宫平滑肌瘤170例占60.7%(其中合并多发性平滑肌瘤86例,占50.6%);合并妊娠和肌瘤2例,占0.7%。其中腺肌病合并肌瘤又同时合并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或卵巢肿瘤有

6、7例,处于增生期子宫内膜168例,分泌期子宫内膜112例。在同期全子宫和次全子宫切除标本中,子宫腺肌病占44.3%。3讨论3.1组织发生与病因子宫腺肌病发生机制至今不完全清楚,被认为与激素、遗传、损伤和炎症等因素有关,在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基底层有阻止内膜向肌层生长的能力,高水平雌激素可转化肌纤维形成内膜间质,为腺体的侵入作好准备,肌层内的腺体与宫腔内膜的腺体是保持着联系的[1],近年来文献报道多认为由医源性因素所致子宫内膜创伤是形成子宫腺肌病的主要原因[2]。本组资料患者多为40岁左右的经产妇,胎产次多在2次以上,伴

7、发子宫肌瘤者高达60.7%,提示卵巢功能发育成熟,雌激素水平较高。所以笔者认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高雌激素刺激等综合因素作用有关。3.2发病情况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差别较大,Emge(1962)统计腺肌病的发生率为15%,近绝经期妇女为29.3%。Green(1977)报道尸检中腺肌病的发生率高达50%~60%;本文子宫腺肌病的检出率占同期全子宫和次全子宫切除的44.3%。发病率的统计差异与各地医院子宫手术病例以及子宫腺肌病诊断标准的把握有关。近年来该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上升以及现代生活饮食

8、营养等因素有关。3.3误诊情况文献普遍报道本病临床术前误诊率较高。本组总误诊率为78.1%,其中误诊为肌瘤70.7%;误诊为功血7.5%。分析本组误诊原因主要是:(1)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表现为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临床医师对以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就诊者,容易忽视痛经症状的陈述与鉴别诊断,常因子宫正常和增大不明显而被误诊为功血;(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