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流动儿童群体的歧视知觉水平和应对倾向

昆明流动儿童群体的歧视知觉水平和应对倾向

ID:14943969

大小:3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31

昆明流动儿童群体的歧视知觉水平和应对倾向_第1页
昆明流动儿童群体的歧视知觉水平和应对倾向_第2页
昆明流动儿童群体的歧视知觉水平和应对倾向_第3页
昆明流动儿童群体的歧视知觉水平和应对倾向_第4页
昆明流动儿童群体的歧视知觉水平和应对倾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昆明流动儿童群体的歧视知觉水平和应对倾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昆明流动儿童群体的歧视知觉水平和应对倾向  流动儿童是一个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剧诞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状态正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切。社会流动使流动儿童有机会接触多元文化,这一过程带来的影响是多重的、复杂的。他们中的大部分长期处于城市生活环境中,心理上却并没有同步地对城市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出于“流动”的特殊身份,流动儿童不得不面临社会边缘化的压力,有可能因此产生更高水平的歧视知觉。在经济、教育、刻板效应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流动儿童容易与周围城市人群疏离,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明显低于本地儿童。  目前我国

2、学术界对“流动儿童”尚无统一界定,本文流动儿童指“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儿童,其年龄主要处于7~15周岁之间”。根据流动时间的长短,本研究将对象分为短期流动儿童(流动时间低于2年)、中期流动儿童(流动时间2~8年),以及长期流动儿童(流动时间长于8年)三类。歧视知觉,个体从受害者角度知觉到由于自己作为群体的所属成员,因而受到了区别对待或不公平的对待。应对方式,个体应对一系列广泛的应激源过程中产生的,典型的、习惯性的解决问题方式的倾向,或通常使用的策略。  个体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的互动关系,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对儿童的歧视知觉具有调节作用[8]。在城市融入的

3、过程中,我们也就有必要了解流动儿童群体的歧视知觉水平,探讨他们解决此类冲突的应对倾向。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昆明市内4所流动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内分别进行团体施测,共发放问卷762份,选取有效问卷688份(90.3%)。其中流动儿童共508名(73.8%),包括短期流动儿童121名,中期流动儿童162名,长期流动儿童225名。  1.2方法  1.2.1个体歧视知觉问卷该问卷由申继亮等人在2010年编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歧视体验问卷,共计17个题目采用Likert4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歧视体验越多;第二部分是歧视归因倾向问卷,采用故事情境方式重点考察流动儿

4、童将消极事件归因为户口身份的程度,以归因到户口和歧视体验计算得分,得分越高表明歧视知觉越明显。  1.2.2应付方式问卷肖计划编制,包括62个条目(其中第56条选择职业因与本研究被试不符而被删除),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共6个维度。每个条目选“是”计1分,选“否”计0分,按各个维度分别计算所属各项总分,得分越高表明该项策略使用频率越高。    1.3统计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2结果    2.1昆明市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现状  见表1。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个体歧视体验和歧视知觉得分均未超过理论中值2.5,且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

5、平。t检验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在这两项上的得分均显着高于非流动儿童。【表1】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除歧视知觉的户口归因上存在显着性别差异外(t=-1.97,P<0.05),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不存在显着影响。  2.2昆明市不同流动时间对歧视知觉的影响  见表2。歧视体验和歧视知觉两个维度上,非流动儿童与不同流动时间的流动儿童得分均具有显着差异。流动儿童感受到歧视的多少与其流动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得分接近倒“U”形曲线形式。通过事后多重比较(LSD)可以发现,就歧视体验而言,昆明市不同流动时间的流动儿童群体均显着高于非流动儿童群体(均值差分别为短期0.2

6、55,中期0.264,长期0.194);中期流动儿童虽然得分高于短期、长期流动儿童,但并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水平。而在歧视知觉方面,中期流动儿童显着高于非流动儿童群体(均值差0.165,P<0.05);长期流动儿童高于非流动儿童群体(均值差0.98,P<0.05);流动儿童群体中,仍为中期流动儿童得分最高,但本次研究中并未发现其与短期、长期流动儿童的得分差异达到显着差异水平。【表2】  2.3昆明市流动儿童应对方式的现状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仅在自责(F=2.951,P=0.032)、幻想(F=1.426,P=0.006)两个维度上检测显着差异。通过事后多重比较(

7、LSD)发现,这两个维度上中期期流动儿童得分均显着偏高。自责维度上,中期流动儿童得分均值与长期流动儿童得分均值的分差达到0.513,与短期流动儿童得分均值的分差达到0.573;幻想维度上,中期流动儿童的得分均值与长期流动儿童、短期流动儿童的得分均值之间的分数差分别达到长期0.726,短期0.737。    2.4昆明市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应对方式的相关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流动儿童歧视体验与应对方式的各个维度均存在着显着的相关关系。歧视体验与问题解决和求助具有负相关,与应对方式的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