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25202
大小:3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31
《对话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显活力(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话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显活力 摘要:对话,伴随新课程标准的颁布,阔步走进语文教学,改变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角色、教学方法。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构建教学对话平台,运用对话激活语文阅读教学,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显活力,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但不可只求形式。关键词:误区;对话;阅读教学;活力;思考。 语文教学伴随新课程、新课标的颁布,其教学观念、教学角色、教学方法等都随之会发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语文教学将在这场变革中不断地凸现其学科教学特征——对话激发活力。新课标明确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的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2、。”语文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进一步说,取决于阅读教学对话的成败。所以当前语文教师纷纷研究语文教学对话这一问题,试图找到一条成功的对话途径和一种便捷的方法,大幅度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效果。“对话”作为一个概念,自从巴赫金提出后,逐渐地步入教育领域,且促使不少教育工作者,研究应用对话理论指导的教育方法、教育程序、教育价值的变革,让对话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关于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我们是否可以作如下的诠释,所谓“对话”,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是指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不存在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
3、的、民主的,充满理解的,建设性的双向交流。具体我们还可以作如下界定:一是对话最基本要素——对话双方。对话至少主要有两个以上的参与者,有对话发生,就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如学生解读文章,则是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课堂上,则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或其他的对话,甚至于存在更多的对话参与者,教师文本学生学生……他们各有自己的个性,参与或监督对话。二是对话者最基本关系——各方平等。任何成功的对话都是让对话各方处于一个平等的界面上,只有民主、平等、理解的对话,才是真正的对话。只有对话双方找到了这一平衡点,对话才更具有真实性、价值率,才是真正的交流。三是对话效果好
4、坏的重要因素——对话参与者的各项素质(有关个性、情绪、经验、观念等)。对话双方进行对话,不仅有自身当时当地的思想的基础,还有一贯个性、以往经验和对对方期望值,甚至自身全部的因素,它们影响制约对话的进程和效果。四是对话的最有效层次——情感心灵的深处。如果仅把对话简单的看成是面对面的口语问答,我们就没有真正理解对话。对话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中的面对面的问答口语对话外,更多的应是处于不同时空下进行的,且在不同层面不定员的对话,真正有意义的对话往往存在于对话双方的情感和心灵深处。五是对话的最有意义的应用——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最需要最能够应用对话的形式。教师、学生
5、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文本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靠对话完成,只是有方式的差异,即便是有缺陷的阅读也是在对话中达到效果的……那么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应用对话,让其更显教学活力呢?一、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由于语文教学在长期的行进中走过了一段悠长的历史,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方法,较长时间地统治着语文教坛。随着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凸起了一支教学新军,他们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背道而驰的教学新军。然而事物的发生、发展是有其突异性,上述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都实现了自己并不完美的一面,让不少语文教师走入语文教学的二大误区。一是教学主体的“师化”,在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
6、主体的无视阅读主体(本该是学生)思维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对学生作出以教师个人理解为标准的划一的指导,让学生无条件接受教师或教学参考书揭示的文本意义和主题思想,抹杀学生的丰富感情和认知,束缚学生的思维激活和思维发展,让他们在一言化标准化的释义中接受(并非感悟)关于文本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除了基础知识积累性教学之外,都是教师和学生的审美再创造的一种实践,这一实践不仅有其共性的一面,更有其个异鲜明的一面,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其实都是对文本或生活的一种个性理解、协调及创造,其间因人而异,难以划一。真可谓“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各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
7、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但受制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没有看到或漠视这些不容置疑的阅读创造特性,用说教、灌输方法统治着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陷入低效的境地。二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教学的主体重新定位和确认,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展现了无限的空间和视野。阅读教学中,文本、教师、学生等多元关系的再次明确,大大改变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模式及方法。但是当前不少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面,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无限衍义,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全力淡化教师的启发性,忘却自己在教学中的师者职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