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8920
大小:64.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11
《团宁委发[2009]55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团宁委发[2009]55号签发人:邢正军共青团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区(县)团委、市各直属单位团组织:为深入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市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我市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我省实施“青春燎原计划”为契机,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19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活
2、跃基层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和凝聚,把我市各级团组织建设成为群众基础牢固、组织设置合理、运行机制灵活的坚强集体。二、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强我市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一)坚持党建带团建原则。积极争取党组织的关心、支持,紧跟党建步伐,紧贴党建工作项目和措施,把团建工作纳入各级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在党建的带动下,全面活跃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二)坚持分类指导原则。从各地区各单位实际出发,根据区域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团员青年分布和需求不同等情况,确定工作目标,选准工作重点,制定实施方案
3、和推进措施,力求措施扎实,工作落实,收到实效。(三)坚持区域、城乡统筹原则。树立区域内共青团工作统筹指导、协调发展的理念,统筹考虑农村和城市共青团的工作结构和地区结构等特点,注重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优势叠加、功能互补,实现全市共青团工作的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四)坚持尊重基层原则。19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总结各地的成功做法,大力推广基层鲜活经验,努力形成培育典型、推广经验,由点及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三、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我市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为使团的组织网络覆盖全
4、体青年,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我们将通过3年的努力,全市基层团的干部配备更加健全,团的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团的工作制度更加规范,团的作用发挥更加充分,80%以上基层团组织达到领导班子好、团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作用发挥好、青年反映好的目标要求。(一)基层团组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有新的增强。基层团组织领导班子配备健全,能力突出,作风扎实;“公推直选”等民主选拔基层团干部方式广泛推行;基层团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基本形成。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100%兼任团的干部。(二)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少年组织体系有新的发展。符合建团条件的行政村、社区100%
5、建立团组织,符合建团条件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团率达到80%以上。每个区(县)至少建立1-2个农村青年专业合作组织。区(县)、街道(乡镇)应建立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19团组织或联谊会。辖区内青年自组织得到有效联系和指导。(三)统筹区域团建工作形成新的格局。街道(乡镇)、社区(村)普遍建立区域团建协调机构;区域团组织之间联动协作机制和团员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农村、社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团建工作协调发展,形成区域共青团组织共建、团员共管、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一体化团建工作新格局。(四)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和凝聚有新的增强。团
6、的组织和各项活动对团员青年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广大团员青年愿意参加团的活动;基层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有效实现对团员青年各种形式的聚集和青年对共青团内心的认同。(五)基层团组织作用发挥有新的成效。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载体,切实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在青年成长、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四、主要内容(一)组织建设1.分批分类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19围绕创新团的组织设置方式、增强团的工作力量、建立团的工作运行机制、创造团的工作载体、完善团的评价体系、扩大团对青年的覆
7、盖面和影响力等方面,在企业、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农村、学校、新社会组织、新商业模式、青年自组织、互联网、区域等十个类别中,根据不同领域的工作特点,按照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选取30%,2012年选取剩余10%作为实施单位,分批分类、各有侧重地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2.创新团组织的设置方式。根据“青年怎么聚团组织就怎么建,青年在哪儿聚团组织就在哪儿建”的要求,按照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方式,大胆探索基层团组织的有效载体。采取动态设置团组织的办法,大力加强农村、社区以及“两新”组织、青年自组织、互联网的基层团组织建设
8、。(1)农村。要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重点探索“村企联建”、“村校联建”、“城乡结对”等新模式,在产业链、劳务输出地、农村专业生产合作组织等符合建团条件的青年大量积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