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无为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ID:14884547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无为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无为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无为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无为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无为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为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为”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咸水学校汤闰宏【摘要】“无为”是老子的主要哲学观点,意即“顺其自然,不妄为”。“无为”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其目的是构筑以学生“活动”为基础的动态、活跃的教学过程,其关键是树立以课堂“民主”为核心的平等、和谐的教学观念,其实质是创设以身心“自由”为目标的宽松、开放的教学氛围。在教师的“无为”中实现学生真正的积极的“有为”。【关键词】无为活动民主自由初中化学教学“无为”思想出自老子所著《道德经》,是老子的主要哲学观点。意即“顺其自然,不妄为”,也就是说要顺应事物之自然,按事物发展规律因

2、势利导,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排除不必要的作为或者妄为,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人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无为”思想的精髓如出一辙。即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个性发展和心理特点实施教育,让学生平等参与,教师不“越俎代庖”,不“强扭”,不作过多人为的干涉或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学生的自然状态,尽量给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反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学习化学成为一种自然而然、合符本性的行为。在教师的“无

3、为”中实现学生真正的积极的“有为”。“无为”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简言之可概括为六个字——“活动、民主、自由”。一、构筑以学生“活动”为基础的动态、活跃的教学过程,是“无为”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的目的。5活动是人的存在形式。教学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而形成活动的基本属性就是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活动的始发、活动的过程、活动的质量。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始终都是都应该是一个“有为”者: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

4、自我理解,对生产生活及实践中的化学现象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和规律进行探究、分析和阐释,成为信息的积极加工者。而教师需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耐心倾听,细心辅导,使学生的活动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是教师的“无为”成就了学生的“有为”。在介绍完成酸雨知识后,好几个学生第二天在课堂上拿出一个瓶子,对老师说:“老师,这是我们昨晚专门跑到室外收集的雨水,我们怎样知道它是不是酸雨呢?”老师看着他们渴求的眼光,非常高兴地告诉他们:“你们可以用pH试纸来测试。”放学后,老师给他们pH试纸和比色卡,让他们回家进行测试。其后一天,他们都向老师报告:“

5、我们接的雨水呈酸性,自来水也呈酸性,看来都受到了污染。”老师只是笑了笑,领他们到化学实验室,测试纯净水,结果发现也显酸性。老师又告诉他们:“你们可以进一步查阅有关书籍,也可上网查找资料,弄清楚什么是酸雨。”晚上,其中一个学生给老师发来E-mail:在日常情况下,由于空气中氮和硫的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随雨水降下就成为酸雨。正常雨水pH值约5~6(这是溶有二氧化碳的原故),酸雨的pH值低于5.6。酸雨有很大危害……在上例中,每一环节都体现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体现了主体参与是活动产生的基

6、础。整个探究过程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定计划,再到收集资料,最终到成果的呈现,无不渗透学生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这就是教师的“无为”——不代替学生去研究,不把现成答案交给学生,而只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于活动中实现“有为”。二、树立以课堂“民主”为核心的平等、和谐的教学观念,是“无为”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的关键。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师生共同参与、师生平等参与。抛弃教师的“高高在上”,抛弃教师的“权威”,抛弃教师的“一言堂”,做到“无为而为”,“5取法自然”,真正让学

7、生们自己“有为”起来,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空间,增进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和知识交流,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进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境界。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保持“心态的开放”,保证“主体性的凸现”,获得“个性的彰显”。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大多数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和保持不变”。结果有一组学生实验结论是“化学反应前后可物质的质量之和会减少”。此时,如果教师只注重大多数学生的“为”而忽视少数学生的“为”,或者教师强行而“为”——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结论,那么这组学生就会对感到困惑

8、,久而久之,学生就可能会懒于动手、懒于思考。这时,教师没有轻易否定他们的意见,而是鼓励这组学生讲明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然后组织全班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也参与其中一组),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