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68240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新课程实施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实施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课题组一、我们的初衷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的新理念已经被更多的人知晓,特别是关于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的转换,大家都知道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但如何将这些理念内化,如何去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许多人是茫然的,认识是肤浅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课程改革中,有些展示的教研课,表面上是热热闹闹,但是实质性的意义太少,许多的课刻意地为活动而“活动”,为讨论而“讨论”,以至步入了一个新的教学误区。我们认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我们的教师要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引
2、导者,首先他必须是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由“教书匠——研究者”的转变是课改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提出了《新课程实施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研究》这一子课题。此课题是以课堂教学为平台,重点放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上,并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从“教书匠——研究者”的转变。另外,也希望通过此课题,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观,调整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提供操作上的支持。二、课题管理体系1、组织保证我校课题组于2004年2月成立,为了确保课题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
3、主抓教学教研的李素洁校长亲自挂帅,建立了“校长——教科室主任——实验老师”的三级管理体系,校长、教科室主任为负责人,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别设立了7个课题研究小组。2、人力保证本课题参加实验的教师共26人。其中:中高小高全国骨干省级骨干市级骨干5人19人2人3人7人优化的人员组合,为研究活动的高质量的开展提供了人力保障。3、时间保证由学校统一安排每周周二上午第三、四节为课题组专题活动时间并排进了课表,这样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稳定性。三、研究过程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4.2-----2004.8)我们主要是收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国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势态,组织学习
4、有关理论,及专家讲座,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肖川的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的讲座、西南大学孟照彬的关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讲座,种种举措其目的就是为我们的研究行为找到科学的理论支撑。在明确了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校情确定了课题名称,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成立了研究机构,确定了在实践中培训,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完善,在实践中创新的研究策略。第二阶段(2004.9-----2005.8)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的研究任务分两大快:1、建立教师听课评课的新理念,强化关注学生发展、教师成长、以“学”论“教”的评课原则;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调整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研讨改变课堂学习
5、状态的策略;构建听课评课的教研体制。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探讨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思路和方法,有效地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创新型教师转变”。第三阶段(2005.9-----2006.8)全面总结2004年-----2006年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编写书面成果。四、研究成效1、构建课堂教学研究模式,凸显教研的实质*课例比较研讨模式由2—3个老师上同一内容的课,通过不同的教法比较,找出各自的优劣之处,最后形成关于课本内容教学的几点共识。具体的操作流程是:(1)教师上课结束以后,全组教师观看上课教师的
6、授课实录,由上课者讲述备课思路和反思授课过程。(2)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比较研讨,经过组内不同观点的碰撞,形成组内关于对这几堂课的几点共识,如认同哪些内容,反对哪些内容,质疑哪些内容。(3)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教研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引领。(4)活动结束以后,形成课例比较研讨后关于这个教学内容最优教法的指导意见。*循环授课模式基本过程是:(1)对某个确定的教学内容,先由年级组集体分析教材,再由一个教师备课并授课,组内全体教师听课。(2)下课后,授课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组内教师集体评课。(3)由第二位教师备同一堂课后再授课,其余教师再听课。(4)听课后又由授课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其余教师
7、再次集体评课。如此循环,直至同年级组每位教师授完同一内容,最终形成“最优化教法”的基本结论。*专题研讨模式基本流程:(1)确定研讨的专题;(2)全组成员分头搜集与专题有关的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和音像资源;(3)全组成员集体学习这些资源,学习时重点关注名师名家是怎样处理与研讨与主题相关的内容的;(4)选定一堂研究课的献课者;(5)全组教师集体分析这堂课的教材并各自独立备课;(6)授课者授课,组内教师听课,听课时重点关注与研讨主题相关的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