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35215
大小:32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30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课笔记:作品构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级课程01课笔记:作品构思401作品构思三级课程讲完了,书法三大要素用笔、识势和裹束都介绍了。 书法课程要讲些什么,怎样安排一个书法课程,如果请十个人来讨论,可能会有六七种意见。 我这课程是以唐代张旭的书法传授为基础的,韩方明《授笔要说》记录了崔邈老师的授课内容,那就是八法、五势和九用等等,详细可见《玉堂禁经》。不要忘记,韩方明还有一位老师徐璹,他也是张旭的传人。这位徐老师讲了些什么呢?韩方明《授笔要说》也有记载。 韩方明的记载,我跟各位介绍过一点,整段是这样的:“夫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
2、等书令与书体相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然意在笔前,笔居心后,皆须存用笔法。想有难书之字,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自然容与徘徊,意态雄逸。不得临时无法,任笔所成,则非谓能解也。” 这段话是讲创作一张书法作品的准备工作和构思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写不出一张好作品。这也是唐代书法教学的内容之一。前面三级课程是根据崔邈的话来组织的,四级课程起,就根据徐璹的话来安排今后的书法课。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徐璹一门几代人都善书法。徐璹的作品以前没见过,1998年洛阳出土了《徐浚墓志铭》。这是父亲徐浩撰文,儿子徐璹书写,父子合作。徐浩是唐代名臣,也是
3、张旭弟子,这以前介绍过。 一、书法作品的构思 徐璹明确告诉韩方明,一幅书法作品是需要事先构思的。其实创造任何艺术品都是这样。 举例来说,做一个碗很容易,价钱只不过两三块钱。但如果皇帝做寿,做一件官窑碗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纵使老师傅技术没问题,但构思做成什么样子,可能就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去构思。艺术品不可能不精心构思就动手,书法也是一样。 书法构思和绘画不同,如清代郑板桥画竹子,他说:“画大幅竹,人以为难,吾以为易。每日只画一竿,至完至足须五七日画五七竿,皆离立完好,然后以淡竹、小竹、碎竹经纬其间。”他的方法是分步添加,一
4、枝竹容易想定,然后画第二枝、第三枝,最后添加细节。但书法不能添添补补,书法是一次过完成的,所以难度大过绘画,这就要求书法在创作前先想好各种细节。 下面,我来解释一下徐璹所说下笔前要做哪些事。 1.1是何词句 下笔前要看看“是何词句”,也就是写些什么? 书法是运用文字的艺术,所以书法作品往往结合文学。常见的有诗词歌赋序赞类,还有一些是应用文。如陆柬之《文赋》,这是陆机的作品,陆柬之只是抄写。要注意文字有字形、字义和字音三要素,文学作品和应用文主要运用字义,诗歌还和字音有关。而书法是利用字形,表现的是字形书写后焕发出来的神采。书法家写
5、文学作品,实际上是综合了文字的各要素,但要记住,书法本身的内容是神采。 这跟歌曲有点相似。一首歌,有乐谱,有歌词。中国最早的诗歌,其实就是歌词,这是最早的文学作品;而乐谱属于音乐,作曲属于音乐创作。所以一首歌曲是两种艺术的综合,各有各的范畴。外国人听中国歌,如《茉莉花》,非常喜欢,掌声雷动。但实际上他们不知道歌词唱些什么,他们欣赏的是歌声,这说明歌词内容和音乐是可以分离的。 书写内容对作者心情有没有影响呢?当然有。颜真卿写《祭侄稿》,纪念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堂兄和堂侄,那种悲愤的心情,通过用笔喷薄而出。后人临摹这号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
6、作品,往往没有这种神韵。 有一个流行很广的故事,说于右任先生写过一条告示:“不可随处小便”。有人把它收藏起来,剪裱成“小处不可随便”。原作找不到了,前年台湾有人集于老字拼成这两条,裱禙装框后,挂在于老师生前所任监察院的院长室。我要说的是,这两条前后文字内容改变了,意义完全不同,但就于老的书法神采而言,前后两张差不多。书写词句对书法家心情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就这个例子而言,文字内容的影响有多大,你可以想见。 徐璹所说看看“是何词句”,不是讲内容对心情的影响,而是指格式上的安排。 拿《阴符经》来说,第一行是总标题,顶格写,第二行是小
7、标题“上篇”。“上篇”位置一定下来,后面的“中篇”“下篇”都必须和“上篇”一样高。第三行开始是正文,正文一直到93行。正文开始不像现在白话文要空一格或两格。那书法作品中什么时候会用到空格呢?这就是格式问题,就是四级课程要解决的。 1.2言语多少 第二点要考虑的是“言语多少”,这是指字数。字数多少在安排上很有讲究,太多太少都有问题。比如写对联,如果是五言、七言,安排都很方便。四言就觉得短了点,有时把签名题款都放在字下。 如果字太少,只有两个字,写成对联就太短了。如明成祖读《论语》,见有“色难”两个字,把他当作上联请臣下对,解缙随口对
8、了“容易”两个字。这是历史上的名对,从文学角度说非常出色,但如果要写成对联,就不大容易处理了。 再举一个例子,这是宋代吴琚书蔡襄诗。这张纸的尺寸是98.6x55.30厘米,长宽比例近于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