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

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

ID:14814610

大小:3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30

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_第1页
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_第2页
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_第3页
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_第4页
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论证报告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正处于从外延发展转移到内涵反展的关键时期,大力提高办学水平,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是全社会对中职教育提出的迫切希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中职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毕业和升学的主要依据,引到学校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中职学校下一阶段必须实现的教育培养目标。2009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发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2、,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是专门从事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对中职学生进行有效地、科学地评价,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建设规划的重要保障,对推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和制定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尤其是正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极为重要。一、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目前,“应试教育”8的指挥棒依然存在并对中小学发挥着深远的影响。从生源来看,学习成绩较好的初中生一般都选择上高中准备考大学。剩下的升高中无望的毕业

3、生正式我校的生源主体。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我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知识技能底子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技能不够熟练,语言不够文明,写作能力差等;二是为人处事不够成熟。我校学生普遍自信不足,心态不够积极,缺乏宽容、豁达与团队合作精神,人际关系处理不够好等。由于没有升学压力,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普遍不足,“混日子”现行比较普遍,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总体而言,近年来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与前几年有降低的趋势,学生求学精神、态度、热情也不如以前,整体综合素质不

4、是很好。一、我校学生评价体系的现状(一)传统学生评价特点:1、以学习成绩为主评价学生,以此作为评定奖学金、三好学生及毕业生质量的依据;2、学习成绩以考试成绩、特别是考试课成绩为主,采用简单加权平均排序;3、思想品德以投票方式选出“优秀”;4、将思想品德、体育课成绩、考查课成绩作为参考数据或限制条件考虑到学习成绩中。(二)传统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81、过于注重对学生文化理论素养的考核,而对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操作和专业技能等素质的评价相对忽视或是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2、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和定量评

5、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的重要价值,缺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针对性评价;3、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评价中占主导地位,成为学生评价中的单一主体,而同学、用人单位、服务对象等主体的评价很少反映到学生的评价结果中,从而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三、新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构建《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的形势下,提高中职

6、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方针的要求,也理所当然是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必须实现的教育培养目标。因此迫切需要根据邓小平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从中职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入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构建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既要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评价的基本规律,又要体现学校与学生实际的、多类型的、多形式的评价体系。8(一)指导思想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原则,以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四个方面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专

7、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把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结合,采取学校、社会、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促进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实现。(二)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评价应尽可能体现与素质教育相关的重要内容,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多条线索反映学生素质情况,以保证评价结果全面、综合、准确反映学生综合素质。2、发展性原则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学生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更重视形成性评价,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

8、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3、多元性原则学生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用人单位、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服务对象等,使评价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全面。84、公平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客观,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信度和效度。5、可行性原则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上,实际评价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可行性集中体现在“可比、可测、简易”三方面。可比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者评价对象与标准之间能够比较;可测是指设置的指标体系可以在教育的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