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13571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财务管理教学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财务管理教学探讨 摘要: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课程概念抽象、公式多、计算复杂等特点决定该课程的教学任务较重,加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老化,因此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将Excel软件引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增加课程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最终提高财务管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作表征;债券价值;债券资金成本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108-02
2、 一、引言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教学使用的教材和方法都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即“理论教授—讲解例题—课后习题”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建构理论的要求,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致使《财务管理》列入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中较难的一门课程。2006~2011年会计中级职称三门考试的通过率如下图,可知《财务管理》学习已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障碍,甚至影响以后该生的会计中级职称证书的取得,间接影响会计学生的职业发展。 二、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 (一)建构主义学习特征 建构主义认为,有效的学习必须具备三个特征:语
3、义表征、情节表征以及动作表征。语义表征是指使用以语言为载体的概念、命题、规则、原理、公式等表达的有关世界的知识以及语言本身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情节表征是指可作为概念、规则、原理的例证的个人的、情境性的和情感的体验,与具有一定时空背景的事件。在长期记忆中除了语义表征、情节表征外,还有动作表征。动作表征指的是人可以利用语义信息和情节性信息去做些什么事,在行动中获得与个人的直接体验连接在一起的、有意义的知识[1]。 (二)建构主义教学特征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也不是对现实的准确
4、表征,知识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是学生个体根据先前经验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接受和记忆教师和教科书所传递的信息和知识;因此,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知识的管理、促进者和合作者。所谓知识的传授者,即认为知识是普遍的客观的固定的独立于学习者之外;管理者则是普遍的客观的受学习者先前经验的影响;促进者则是因为知识是独立建构的客观的取决于个体的智力发展;合作者则是因为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主观的”(在认识者间传播的)。教师的角色既不是非此即彼的也并非是评判
5、性的[2]。 三、基于建构主义财务管理教学的设计 (一)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建构主义角度分析 目前,虽然财务管理案例、情境比较丰富,但是教师没有脱离传统的单方面知识的讲授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教学过程中缺乏刺激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机会,因此尚未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没有达到建构主义的要求。因此,基于建构主义设计一种财务管理教学方式成为必要,该教学方式保证接受知识的人易于利用语义信息和情节性信息去做些什么事,在行动中获得与个人直接经验连接在一起的知识。 (二)基于建构主义设计财务管理
6、教学方式——以资金时间价值为例 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需要动手的问题,让学生完成,从而达到建构主义的要求。基于这一点,将功能强大,普及度较高的Excel软件,引入到财务管理课堂,增强财务管理教学的动作表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财务管理。本文以资金时间价值,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点作为典型,说明如何基于建构主义进行财务管理教学的设计。 在讲授资金的复利终值、复利现值、年金终值、年金现值等资金价值计算的时候,由于公式较多且较相似,学生在首次接触到该知识点时,极难通过老师语言讲授理解公式的内
7、涵。但是该知识点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基础,不可能有太多时间精力,通过反复阐述或者题海战术,保证学生掌握该知识点。因此,往往导致学生在基础部分就出现公式混淆,给后面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等重要章节的学习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通过引入Excel表格中两个时间价值函数:FV(rate,nper,pmt,pv,type),PV(rate,nper,pmt,fv,type),可帮助学生通过动作表征在实践中学上述几个重要的时间价值公式,同时轻松理解并掌握该知识点。 以函数FV(rate,nper,pmt,p
8、v,type)为例,通过该函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利终值与年金终值两个公式。二者使用同一函数,且函数中的参数利率、期限也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前者输入的款项是PV,而后者输入的款项是PMT。至于PV和PMT,Excel均有对应的解释,如图1与图2所示,为学生学习和理解公式降低了难度。通过函数FV(rate,nper,pmt,pv,type)及各参数输入时候的解释界面,帮助学生理解复利终值、年金终值两个重要的公式的区别并理解其内涵。学生可用该公式计算不同期数的一元复利终值及年金终值的结果,即复利终值系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