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92703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在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生态化”教学模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生态化教学模式的作用、意义及其特色、创新点、推广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旨在寻求适合中国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最佳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02-01 “生态化”教学模式是根据教育生态学(EcologyofEducation)原理考察教学系统内部诸要素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研究各种教学现象及其成因,探讨外语教学生态的特征和功能及其演化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2、(陈坚林,2010;章木林,彭灵芝,2013)。 1“生态化”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的概况 从研究方法上看,以往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层面探究了生态化教学的优势、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框架等(卢杨,刘德富,2009)。此外,国内有两位研究者进行了实证研究。王婧(2011)通过对教学状况的调查和访谈,初步构建了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生态教学模式;魏晶(2012)将生态教学引入大学课堂,发现优化后的生态学习环境总体趋于平衡发展。 从“生态化”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效果来看:西安交通大学的课改项目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实践就将多元生态化课程体系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课改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需要
3、,也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韩红建,王红梅,2013)。国外实践也表明,这一模式可以促进学习者更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Tudor,2001;Leather,2003)。 总之,生态化教学模式已在一些英语课堂上得以应用,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中的推动作用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采用“生态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1)实现了“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在人才培养“教”、“学”、“练”诸方面的完美结合。有助于培养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优良、实践能力扎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2)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学习”的生态化创新型教学模式
4、。学生成为生态课堂的主人,享有充裕的自由发挥空间和第一话语权。 (3)培养了“自主学习+创新意识”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性人才。紧紧围绕“721”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培育创新意识突出的精英人才。 (4)打造了“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大学英语教师新形象。教师因材施教,并组织学生不断开展自评和互评,从而帮助其提高学习效果。 (5)搭建了“师生+生生”深度良性交互的共建式课堂生态。在这一课堂中,对话是基本方式,交互作用是轴心,动态生成是目的。 3“生态化”教学模式的特色、创新及推广应用价值 3.1特色 “生态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是在“教育生态学”(EcologyofEducati
5、on)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LearningTheory)和“系统化教学设计”(TheSystematicDesignofInstruction)为理论依据,并结合“群体动力学”(GroupDynamics)的相关理论,依托“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的知识框架,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表现形式和“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内涵来制定教学方案,将内容与形式融为一体(见上图)。 3.2创新点 第一,教学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创建生态教育所要求的开放性、互动性、和谐性、个性和可持续性的教学模式。 第二,教学方式:改变现有的“呈现→组织→传递”的单一
6、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包括人(学生、教师、社会人)与环境(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的平衡与和谐。 3.3应用价值及推广 立足于培养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优良、实践能力扎实、创新意识突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其研究成果也可作为范例推广运用于我省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因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4结语 现有英语课堂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还存在着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等问题。本教学模式拟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1)在教学结构方面,生态化课堂由“先教而后学”转向“先学而后教”,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由“
7、以教导学”转变为“以学定教”等等。 (2)在组织形式上,主要以课堂学习+第二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社会实践的形式呈现。 (3)在教学过程上,教师和学生主要在对话、交互体验中共同建构知识、生成知识。 (4)就课程评价方式而言,教师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差异内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大学英语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