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

ID:14786142

大小:2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30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_第1页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_第2页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_第3页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_第4页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考《现代汉语语法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现代汉语语法学”是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它们分析现代汉语的事实。自学考试者应较系统地了解汉语语法学简史、汉语语法特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构成句义的因素、词的分类问题、主宾语问题、歧义句问题、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格分析、语义指向分析等基本研究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汉语的语法现象。  本课程教材内容共十一章,其中第五章关于词的分类问题、第七章关于层次分析法及有关问题、第八章关于句式的变换问题和第九章语

2、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重点章。第十一章为可选章,可让学生自行阅读。其余章为一般章。  二、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语法和语法学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法这一概念、语法所包含的内容和语法学的简史,特别是了解汉语语法学经历了草创模仿、探索革新、振兴繁荣三个历史时期。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国外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描写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四个阶段;2.我国语法学只有一百年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草创、模仿时期(1898-1936,),代表作有两部:①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语法着作。其核心是“词本位

3、”。②黎锦熙的《新着国语文法》,这是第一部以白话文为描述对象的语法体系,其特点是“句本位”。二是探索革新时期(1936一1949),反对简单模仿,利用西方语法理论寻找汉语语法特点,最有代表性的着作有三:①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②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③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三是振兴、繁荣时期(1949一现在),解放初期出版了最具特色的两本着作:①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丁声树等着《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拨乱反正后又出版了几种重要专着,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他的《现代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的《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

4、答问》等。  (二)领会:  1.什么是语法;2.语法的内容。  第二章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形式的概念,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具体特点,认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复杂对应关系,认识如何在事实考察中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语法形式;2.语法意义。  (二)领会:  1.语法形式的基本特征;2.语法意义的基本特征;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三)综合应用:  在事实考察中做好形式和意义的结合。第三章 汉语语法特点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汉语语法

5、的基本特点,即缺乏狭义形态但有一些广义形态、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成原则基本一致、语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形态;2.语法范畴。  (二)领会:  1.汉语缺乏狭义形态,但有一些广义形态;2.汉语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3.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4.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5.汉语词序在构成语法关系时具有重要作用;6.虚词也是汉语句法构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简单应用:  

6、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 汉语构成句义的因素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句子、什么是句义、构成句义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句子;2.句义。  (二)领会:  构成句义的因素有六个方面:A.成分词的异同。B.词语的次序。C.组合层次。D.语法结构关系。E.语义结构关系。F.句调。  (三)简单应用:  句义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关于词的分类问题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汉语中词类的含义,了解具体的词类划分标准,认识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并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具体词语进行归类。  二

7、、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词类;2.实词;3.虚词。  (二)领会:  1.根据词的意义给词分类,实际上是行不通的;2.根据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3.划分词类的依据只能是词的组合能力;4.汉语的词类系统。  (三)简单应用:  各类词的语法特征。  (四)综合应用  1.判别词性;2.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现象。  第六章 关于主、宾语问题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汉语中主、宾语的划分标准问题,认识主、宾语的概念,并会分析具体语言事实。  二、考核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