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腹部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产妇腹部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ID:14780552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产妇腹部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产妇腹部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产妇腹部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病原菌、处理方法,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5年间38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病例,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结果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率为0.56%,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G-杆菌)为主,占65.8%,革兰阳性菌(G+球菌)占26.3%,真菌占7.9%。结论产前检查的保健,术中的精细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重视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等均是降低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重要方法。【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病原菌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抢救胎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剖宫产率逐渐增加

2、,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进步,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显著提高。但是手术并发症仍严重影响着产妇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是产科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伤口感染是伤口有炎性浸润,局部红肿热痛,伤口处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腹部切口旁组织缺血坏死或感染致组织坏死,缝线脱落,切口局部或全部裂开。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选择海口市人民医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5年间在本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38例,占同期剖宫产0.56%,平均年龄27.6岁,其中28例为腹部横切口,10例为腹部纵切口,孕周均足月。患者的症状有体温升高,腹部切口术后5~9d出现局部红肿热

3、痛及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切口部分或全部裂开,深达腹直肌前鞘。1.2方法1.2.1感染检查方法按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确定产妇腹部切口感染,从感染的腹部切口取分泌物作为标本,对所采集的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药敏试验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纸片购自美国B-D公司。1.2.2处理方法剖宫产腹部切口一经诊断感染即拆除伤口缝线,在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行清创术。局部用过氧化氢及抗菌药水冲洗。2结果2.1处理效果38例感染切口最短愈合时间10d,最长愈合时间18d,平均14d。2.2病原菌分布38例病例中革兰阴性菌(G-杆菌)25株,占6

4、5.8%,革兰阳性菌(G+球菌)10株,占26.3%,真菌3株,占7.9%。见表1。2.3病原菌药物敏感性本调查,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率对多黏菌素E100%、美罗培南92.85%、亚胺培南100%、头孢他啶92.85%,真菌对酮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率100%。抗感染药物使用敏感率见表2。表1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病原菌株数构成比(略)表2抗感染药物使用敏感率(略)3讨论3.1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多为综合性因素,有糖尿病,营养不良,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腹部脂肪层厚等术前相关因素。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监测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多为条件致病菌。妊娠晚期及

5、临产后,生殖道原有的自然防御功能如阴道自净作用,宫颈粘液栓均被破坏,胎膜早破,产程中多次肛查,阴道检查使存在于周围环境或产妇阴道内的条件致病菌,羊膜腔中的病原菌大量繁殖,并从生殖道各创面侵入,引起局部成全身炎症改变[1,2]。本文中试产失败的比率为72.2%,胎膜早破的比率为76.9%,其中2例因胎头深嵌经阴道上推胎头,均明显增加感染机会。3.2手术中相关的因素有手术时间过长(>1h),手术止血不良,血肿形成,缝合过密,异物(缝线),急诊剖宫产后腹部伤口感染率明显高于选择性剖宫产手术,术中失血过多等。缝线过密引起组织缺血坏死及缝线的异物反应均可造成切口感染的存在,术中术后失血量过多使机体抵抗

6、力下降,伤口感染的机会将增加。3.3做好孕妇产前检查的保健工作,加强营养及时纠正贫血,治疗糖尿病等合并症,加强机体免疫力,对有阴道炎的孕妇及时治疗。孕晚期避免性生活,进入产程的孕妇,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导尿和肛查,对于有阴道分娩困难的孕妇应及时行剖宫产术,避免延长产程。对不能进食者应注意补充能量、液体,避免水电解质紊乱。术中选正确切口。3.4合理使用抗药素。目前医院内的优势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可选用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都有强大杀灭功能的抗菌谱广,起效快的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药物对腹部切口感染有很好的疗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抗生素使用的时机十分重要,而伤口

7、被细菌感染的危险期一般在24h内,因此我们提倡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一般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点滴足量的抗菌药物,使术中抗菌药物能在切口其周围保持有效,利于防止切口感染[3]。从本组药敏结果调查发现,大多数抗菌药物已产生多重耐药。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注意菌群失调,重视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参考文献】[1]陈鹃.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