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08499
大小:30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30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实践研究【摘 要】本文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了研究,通过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对专业课程开发进行了创新与实践的探索。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使培养出的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成为创新的技能型人才进行诸方面的实践研究。【关键词】汽修专业;课程开发;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 按照中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独立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
2、专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能力,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以及汽车故障诊断、检测等专业知识,能够使用智能化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排除,适应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能力,见图1所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实践研究【摘 要】本文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了研究,通过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对专业课程开发进行了创新与实践的探索。在“教、学、做
3、”合一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使培养出的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成为创新的技能型人才进行诸方面的实践研究。【关键词】汽修专业;课程开发;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 按照中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独立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能力,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以及汽车故障诊断、检测等专业知识,能够使用智能化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排除,适应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4、。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能力,见图1所示。 1.传统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地方政府办学的高职院校来说,传统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在目前办学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为提高教孛质量需要专业设备大量投资,加重学院办学负担。由于设备齐、学生少,使教学成本增大,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二是在教学上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课程多、内容交叉、重复,理论课时多、动手操作实践训练少;三是核心能力的培养虽然加大了校内实验室、实训中心模拟训练的时间,但与企业实际操作还相差一定的距离。面对中专生源变化及市场对该专业人才要求的提高,按传统模式培养的毕业生离市场人才需求
5、、企业上岗还相差很大距离。学生就业还需在汽车维修企业同师傅跟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独立从业,使得培养的人才技能不到位,素质不尽人意。2.市场调研目前,我国的汽车工业、维修行业和相关企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设备、设施齐全,维修、检测手段和方法先进。综合国内、外的这些现象,促使我们对中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深入本市和国内汽车服务行业市场调查,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开发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行动导向的工作过程确定课程开发,走联合企业、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是地方办学的一个新途径。 经
6、过市场调研和多次论证,认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按照行动导向来组织教学内容最为合适,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容知识和技能于一体,这样才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避免教学冗余,突出技能培养。根据目前地方办学资金的有限性,以及地方优秀企业设备的先进性和设施的闲置性,合理利用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企业设施设备的优越性,我们着手偿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的课程体系。其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图 3.创建1+1.5+0.5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社会职业岗位、企业技术领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技术应
7、用能力为主线。并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我们大胆探索校企联合办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地方优秀维修企业创建“1+1.5+0.5”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即第一学年在学院完成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上学期在企业完成围绕核心技能、岗位能力的人才培养,以及第三学年下学期在各企业的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在管理上学院全程监控质量,校企联合参与管理、教学的主体实施,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