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640445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9
《联合用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9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联合用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9例临床分析http://www.100md.com《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用药对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而入院治疗的3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A组)给予联合用药即急性加重期用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包括安体舒通)、β受体阻滞剂及毒毛旋花子苷K(简称毒毛K),临床缓解期撤掉安体舒通,毒毛K改为口服地高辛;对照组(B组)给予传统用药即急性加重期用硝酸酯类、利尿剂(不包括安体舒通)及毒毛
2、K,临床缓解期毒毛K改为地高辛。结果A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日程均少于B组,A组心电图Ptfv1恢复程度优于B组,恢复时间快于B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A组患者再住院率小于B组,病死率低于B组,6min步行距离远于B组,心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减少,射血分数提高,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迅速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日程;长期用药能抑制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降低病死率。【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联合用药;治疗对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而入院治疗的39例患者随机
3、分为两组,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疗效比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而入院治疗的3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72±11)岁。B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73±9)岁。心力衰竭病程平均(4.3±0.8)年,其中缺血性心肌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心功能Ⅲ级20例,Ⅳ级19例,不能耐受ACEI类药者剔除本试验,试验期间定期查肾功能,二组基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均P>0.05)。1.2治疗方法A组急
4、性加重期,消心痛0.01g,tid;双氢克尿噻0.025~0.05g,qd;氨苯蝶啶0.05g,qd;安体舒通0.02g,每日1次;卡托普利0.00625g→0.0125g→0.0375g→0.025g,tid;阿替洛尔0.00625g→0.0125g→0.0375g→0.025g,tid(均依病人血压及耐受情况缓慢加量),临床缓解期撤掉安体舒通,并将毒毛旋花子苷K(简称毒毛K)改为口服地高辛0.125mg,qd。B组:急性加重期,消心痛0.01g,每日3次;双氢克尿噻0.025g~0.05g,qd;氨苯蝶啶0.05g,qd;毒毛
5、K0.125mg,入壶,qd;临床缓解期同样将毒毛K改为口服地高辛0.125mg,qd。总疗程1年。1.3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日程、心电图、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试验);(2)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参数;(3)因心力衰竭加重的再住院率;(4)因心力衰竭恶化死亡及总死亡情况;(5)随访1年,每月复查心电图,做6min步行试验,每3~6个月做超声心动图1次。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6、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2结果2.1临床疗效比较A组患者急性发作缓解时间明显短于B组,平均住院日程少于B组,心电图Ptfv1改善快于B组(P<0.05)。疗程结束后A组心功能改善1级者82.3%,2级者14.2%,无明显改善者3.5%,总有效率96.3%;B组心功能改善1级者51.6%,2级者35.7%,无明显改善者12.7%,总有效率84.9%(χ2=8.96,P<0.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组入院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为(213.83±110.14)m,疗程结束后升至(461.42±131.17)m
7、,t=11.92,P<0.001;B组入院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为(221.73±109.02)m,疗程结束后升至(335.17±100.28)m,t=7.478,P<0.001;两组疗程结束后6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413,P<0.05)。2.2治疗前后LVSD、LVDD、LVEF比较见表1。表1治疗前后LVSD、LVDD、LVEF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1个月比较,△P<0.052.3死亡率比较因心力衰竭症状加重反复住院A组2例,B组9例(χ2=4.372,P<0.05);A组疗程结束后无
8、死亡病例,B组因心加衰竭恶化死亡3例(χ2=5.1035,P<0.05)。3讨论对于心衰的治疗,20世纪80年代比较直观地从直接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着手,故以强心药洋地黄类药物治疗为主;随着病理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逐渐认识到了神经、体液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