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课件

《羚羊木雕》课件

ID:14607939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羚羊木雕》课件_第1页
《羚羊木雕》课件_第2页
《羚羊木雕》课件_第3页
《羚羊木雕》课件_第4页
资源描述:

《《羚羊木雕》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羚羊木雕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关键,从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2.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3.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一、导入  :同学们,拥有友情是幸福美好的,而浓郁的亲情则更是令人醉心的生活财富,可是现实中偶或的分歧、冲突,使得纯真、美好的友情承受无助、无奈的伤害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又会思考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因羚羊木雕而引发的故事,去感受故事中“我”的无奈伤心甚至眼泪。二、

2、订正字词:三、分组朗读课文,读完后请大家评议。四、分析课文: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明确情节:“查问木雕”(妈妈、爸爸和我)──插叙“赠送木雕”(我和万芳)──“强迫取回木雕”(我、奶奶、爸爸、妈妈)──“取回木雕”(万芳和我)第一部分(1-16段):“查问木雕”,写爸爸妈妈为了一件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第二部分(17-23段):“赠送木雕”,写“我”和万芳的真挚友谊。第三部分(24-25段):“强迫取回木雕”,用奶奶反衬爸妈,暗寓对父母的批评。第四部分(26段-结尾):

3、“取回木雕”,写“我”讨回羚羊木雕的过程和痛苦的心情。 五、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1.在文中圈点勾画出语言描写的句子。第一组:刻画妈妈的(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去掉加粗词“突然”,可以吗?)(1)中用“突然”一词,一开头就渲染出紧张的气氛,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句中的“紧紧”表现了什么?)(2)句中“紧紧”表现妈妈追查的神态。(3)句用“坚定”表示出妈妈说话的语气和固执生硬的态度。(3)“你

4、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不用“坚定”,句子的表达效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第二组:写“我”的(1)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怦怦”一词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1)中“怦怦”是拟声词,形容心跳。被逼无奈,“我”受到的惊吓的心理、动作、语言在各句中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显示出“我”的真诚无私。2.思考:通过写妈妈的逼迫、追查,表现了她的态度,显示了文中的“我”的妈妈是怎样一个形象?(提示:外在的形象是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内在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点拨:妈妈神情面貌——咄咄逼人。再三强调羚羊木雕的贵重,其实

5、这是用这个砝码去衡量孩子的情感在大人心目中的分量。在父母心目中,孩子的情感并无分量。性格特征——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情珍贵,即重财轻义。3.从爸爸“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以及谈话内容看他的态度是否与妈妈相同,可以看出爸爸不同于妈妈的个性是什么?明确:“静静地”写点烟的姿态,“慢慢地”表示说话的速度,和“很平静”的声音配合起来看其态度实质是相同的;至于个性却有所不同:妈妈严厉,爸爸冷酷。4.奶奶很简省的一句“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奶奶的话是对“我”父母逼迫要

6、回木雕粗暴做法的批评。奶奶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友情,是明事理的,但力量有限,又左右为难爸爸:婉转、持重沉稳。  妈妈:态度生硬固执。(个性不同,态度相同,只看到物品价钱价值,不知友情更可贵。)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我”:重情、软弱。万芳:仗义、明理。六、课堂练习阅读课文后三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写月光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以冷冷的月光烘托心情的哀伤。2.写万芳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万芳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是对“我”反悔的原谅。3.“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流泪既是为被逼反悔的伤感,

7、又是因友情的感动。4.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的严重伤害。5.“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表示孩子对父母做法的严肃质问。“我”的不服是出于真诚无私的友爱。“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我,但是,“我”是迫不得已的,主要怪父母,怪他们不懂得孩子的感情和人格,对孩子采取了简单生硬的态度。九、课堂小结:一件围绕羚羊木雕而引发的平凡的家庭小事,却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

8、一方面是少年世界的友爱、友情;另一方面是成人世界既有对子女的疼爱深情,又有因对事件的不当处理对孩子人格和友情的伤害。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提出一个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现实中,让我们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