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二上语文课时简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单元 识字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蓝、秋、凉”等生字,会认生字“雁、霜、游”,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认识本课所介绍的事物,初步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3.情感与价值懂得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景色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认识本课所介绍的事物,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预习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春天”“夏天”的归类识字,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背给同学们听?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秋
2、天”的归类识字。板书课题,齐读。二、初步看图,读词语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2.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出示挂图,观察说话:1.小朋友们,这是一幅秋天的美景图。我们首先来看看天空中有什么。(蓝天、大雁)2.秋天到了,天气凉了(秋凉),早晨起来,我们常常会看到地上落了一层白白的东西,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银霜)3.秋天到了,孩子们在干什么呢?(儿童、远足、游戏)4.秋天到了,老人在干什么呢?(老人、登高、重阳)1085.看图引导说话,相机贴出词语,领悟意思。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四、学生
3、自学生字词五、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1.认读生字,师正音。2.用“蓝”“银”“戏”“重”扩词。六、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四组词语,第一组词语与秋天的什么有关?第二组词语属于哪一类?第三组呢?第四组呢?七、指导书写1.学生看清笔顺,记忆笔顺。2.重点强化“银”“戏”的笔顺。3.学生书空。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5.练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生词卡片。2.书空“银、戏”的笔顺。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1.秋天到了,枫树的叶子怎么样了?什么花开了?是什么颜色的?(红叶、金菊)2.体会“银霜”的意思。3.学生借助
4、拼音自读以上生字词。4.指名认读。师正音。5.想一想:这些词和什么有关系。三、指导读生字词1.按要求归类读。2.各种形式练读,读出秋天景色的美好。四、指导学生运用词语看图说话五、指导书写,检测效果1.先说一说“银、戏”的笔顺,然后在书上描红。2.在习字册上练写。3.认读课后词语。听写词语,检测效果。【板书设计】识字1天气 秋凉景物 大雁 红叶 金菊 银霜儿童 远足 游戏老人 登高 重阳【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图文对照,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再加上我生动的语言描述,学生对秋天留下了一定的印
5、象。[不足之处] 教学时,图与文字结合得不好,练习说话效果也不好。108[再教设计] 再教本课时,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将图与文字对应起来,能更形象地记住生字词,能更流利地记住词语,使其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深切地感受秋天景色的美好。 识字2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灯、桥、检”等生字,会认“城、楼、典”等生字。掌握“红灯、检阅”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3.情感与价值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和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教学重点】认识
6、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教学难点】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预习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新课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一同欢度一个节日。请小朋友们一边照拼音读词语,一边看插图,猜猜这些词语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2.再读词语,读准字音,初识场景。(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词语。(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城楼”“红灯”“金水桥”“海陆空”,推断出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7、二、细读词语,看图学词,理解词义1.指导学习第一行词语。(1)出示天安门城楼的图,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2.指导学习第二行词语。108(1)多媒体播放礼炮声、国歌及天安门升旗仪式片段。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2)播放录像:阅兵式片段,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3.指导学习第三行词语。 (1)播放“狂欢夜”录像。(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3)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4.指导学习第四行词语。(
8、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小结。(3)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