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

ID:14564211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_第1页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_第2页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_第3页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_第4页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程教学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困惑都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形成科学的共识。我们坚信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将会开辟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潜能;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95-01  新教材选编偏浅偏易,而高考试题仍偏深偏难,为解决两者的矛盾,采用"浅入深出"的教学方式,从偏浅偏易的教材进入,进行针对高考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掌握并拓展深化语文知识及能力,以达到深出的目的。下面就以阅读教学为例来谈谈这种新教法。语文新

2、课程目标要求,语文课程的价值重心要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转向学生的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要素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如何主动建构与文本、与教师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强调语文教师如何尊重学习主体的生命体验和个性选择。新课标降低了对固定的语文知识的要求而着眼于语文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规定:"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而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标则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问题探

3、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教科书预设的问题,结合教师自设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从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阅读探讨不能游离语文学习目标,应当立足于学习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通过文本的语言和文学内涵,理解和感悟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领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从中获得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问题探讨可采用通常的讨论交流、质疑论辩、比较辨析、假设推理等方法。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学习,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体验和思考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通过对专题学习材料作多角度的富有

4、创见的阅读,尽可能深刻全面地思考遇到的问题,然后在这一基础之上开展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探究,深入挖掘教材,创造性地开发教材,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及素养,而通过自主探讨获得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语文素养。  为顺应这一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运用创新设问的教学方法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1.创设问题情境,投石激浪,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是积极思维的开始。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开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运

5、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上《我有一个梦想》时,针对演讲观众极多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同学们没参加过演讲,也看过演讲吧,观众人数都不太多,但你能想象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的演讲的情景吗?演讲者是谁?"这种问题情境的设置,对学生学习能起到一种"促情""激趣"的作用,使学生形成一种"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  2.明确教学重点,开启茅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要优化,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所以,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教师备课时应精挑严选,细心设计,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譬如:我在上《烛之武退

6、秦师》时,抓住文题中的"退"字,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为什么要'退'?怎样'退'?'退'的结果如何?"。这一提问,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种目标明确的巧妙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讲求问而不滥,难易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课堂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施问,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语)。所提问题要新颖有趣,且有一定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思考,每个学生只要"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对一些高层次,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教师给予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7、和领会,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多种诱导,最终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我在讲《雷雨》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周朴园在大年三十晚上把鲁侍萍母子赶出了家门,可是在以后的三十年中,他家东西的摆设一律维持侍萍在家的原貌,还四处打听侍萍的坟墓,还要为她修一番。你如何看待周朴园的这一行为?"这一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于是我又降低难度作了三次提示:(1)周朴园把侍萍母子赶出家门,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2)三十年后,当侍萍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什么?(3)三十年中,周的这一系列怀念侍萍的行为反映了什么?经过这样的适时提示,学生阅读分析,很容易地

8、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4.注意提问的启发性,穷根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