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63581
大小:5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复习学案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案课题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计划1课时计划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2、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的抒情风格。3、通过揣摩具体词句着重体会诗人于沉静之中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难点体会沉静之中的深挚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丽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峰的时期。今天我
2、们就来欣赏初唐时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首先欣赏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二、介绍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1、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时任侠使气,官终右拾遗,世称陈拾遗。2、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关键点拨加工润色3、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
3、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三、朗读,整体感知。1、范读,感受诗情。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意。3、指名朗读。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四、讨论、鉴赏全诗。1、这首离别之作,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不但语言富有对称美,而且使眼前的景物形象鲜明,在对比中显出色彩美。⑴这一联用词比较华丽,目的是什么?明确: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⑵这两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分手在即的友人怎样的神情?明确: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青烟的神情。⑶“对”字又有什么深
4、意?明确: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2、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即景传情,承首联而引出离别的主题。这一联出语自然,意境深远,确切的表达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3、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笔触从室内移向户外。⑴描写了哪儿的景色?这是泛泛写景吗?这里的写景有什么作用?明确:描写了夜空的景色。借空间背景的扩展和时间的推移来进一步映衬别情。⑵一个“隐”字、一个“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明确:表明宴会从夜晚已延续到拂晓,时间在悄悄逝去,月亮已隐
5、没到高树之后,银河也消失在曙色之中了,而主宾双方却还不愿分离散去。⑶这样的描写暗示了什么?这种写法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明确:这暗示了别情之深。这种写法是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所写之景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这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4、尾联“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是说,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手,谁能预期到何年何月才能见面呢?一个“何”字,强调了什么?明确:强调了再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5、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沉静之中的深挚情感。五、总结。这首诗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
6、深挚的情愫。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六、布置作业。思考:本诗是一首离别诗,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参考答案:本诗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附:板书设计: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空间离堂华筵(室内)别路山川(户外)洛阳古道(遥想)景色银烛青烟金樽绮筵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悠悠古道情
7、感相对无言离情缠绵时光催人难舍难分悠悠离情此会何年作业布置背诵全诗学习心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