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常见工艺、问题及解决方法

热处理常见工艺、问题及解决方法

ID:14546876

大小:1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9

热处理常见工艺、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1页
热处理常见工艺、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2页
热处理常见工艺、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3页
热处理常见工艺、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4页
热处理常见工艺、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处理常见工艺、问题及解决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热处理知识培训一、表面热处理分类表面热处理的目的: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强化零件表层,而心部保持原有良好综合机械性能。1.表面淬火:感应加热、火焰淬火、电接触加热、电解液淬火、激光淬火、电子束加热等表面热处理方式;2.化学热处理:渗碳、氮化、碳氮共渗、氮碳共渗、渗S、渗Cr、渗Al、渗硼等;3.表面涂覆:①气相沉积涂覆TiC(硬度可达Hv3000)②离子涂③真空溅射TiN二、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1.电磁感应、涡流发热热能来源由两部分组成:1)闭合回路在交变的磁场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工件中有电阻存在,就会发热,称为涡流发热(Q=0.24I2RT),这是感应加热主要热能来源。2)钢铁(零件)大部

2、分为铁磁性材料,有很大剩磁,在交变磁场中剩磁和退磁反复不断进行,导致磁滞发热,但当铁磁性钢铁材料加热到770℃以上,将失去磁性,μ=1,此时不再存在磁滞发热,感应加热速度变慢。居里点——770℃当感应器一施感导体中流过交变电流时,在它周围就要产生同样频率的交变磁场,感应器内的工件,可以看作无数个不同直径的金属圆环所组成的闭合回路,闭合回路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所以工件内将产生与感应器中频率相同而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称为涡流,涡流因工件的电阻而转换成热能(涡流发热)。1.交变电流的特性表面效应——集肤效应Δ——电流透入深度I0——工件表面最大电流密度e=2.71770℃以下的电

3、流渗透深度为Δ冷770℃以上的电流渗透深度为Δ热2.Δ=5030(厘米)感应电流在工件截面的分布ρ=ρ0(1+αt)其中:ρ——工件材料电阻率(单位:欧姆·厘米)μ——材料导磁率(单位:高斯/奥斯特)f——电流频率(单位:赫)ρ0——20℃时的电阻率α——系数t——温度对于钢铁材料Δ热>Δ冷Δ冷=(mm)Δ热=(mm)(f越小,淬加层就越深)以45钢为例3.感应加热分类和加热方法1)根据频率大小分为四类:设备频率淬火深度(mm)适用高频设备200~300KHz0.5~1.5小轴小模数齿轮超音频30~60KHz2.5~3.5轴类3~6模数齿轮中频1~8KHz6~18较大轴较大模数齿轮工

4、频50Hz80~100大型轴、轧辊类2)加热方法分为:同时加热:用于较小的工件加热,工件自转但不在感应圈中移动。连续加热:用于较长、较大的工件加热,工件边自转边在感应圈中移动。同时加热连续加热1.高频感应加热1)高频电流特性A.邻近效应:相邻两个导体如果电流方向相反,磁力线集中在内表面。相邻两个导体如果电流方向相同,磁力线集中在外表面。B.圆环效应:通过感应圈的高频电流集中在感应圈内表面的现象,这一现象对加热圆柱形表面有利,对加热内孔及平面不利。C.尖角效应:有尖角的地方容易集中磁力线,导致工件夹角容易过热。解决尖角效应的方法:a)增大感应圈和尖角处的距离;b)工件的尖角或突出部分要

5、倒角。2)高频淬火前工作组织对高频淬火温度的影响A.退火——粗珠光体B.调质——细珠光体(温度可以低一点,对于性能要求高的采用调质)C.正火——较粗的珠光体(介于以上两者之间)3)淬硬层的检查A.以前——以测至50%的马氏体深度处至表面的距离作为淬硬层深度(δ)(如图)。B.现在——硬度法:从表面向心部用1Kgf的力打,有效硬化层深度DS=0.8×HVMS处。其中:HVMS——技术要求的最低硬度1)淬硬层的应力状态表层——压应力过渡层——拉应力产生原因:热应力——热胀冷缩。组织应力——组织结构不同,比容不一样,组织转变的不等时性。在淬火区的交接处为拉应力最大处高频淬火区过渡层越小越好

6、调质的过渡区<正火的<退火的2)淬火层深度及表面硬度的确定A.随着淬硬层深度的增加,最大拉应力区域向工件心部推移,能够减少产生疲劳裂纹的倾向,但是淬硬层加深,会使表面残余压应力降低,所以过分增加深度,反而会降低疲劳强度和冲击韧性。合理的淬硬层深度为工件直径的10~20%时,工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B.表面硬度的确定:对中碳结构钢(45钢、40Cr)高耐磨性HRC55~60耐磨性、较好韧性HRC45~55机床齿轮HRC40~553)淬火区的确定A.轴类:a)轴端应保留2~8mm不淬火,以避免端裂(高频淬火会导致端部有裂纹);b)花键轴,淬硬层应超过花键尾部10~15mm,避免拉应力

7、留在花键部位;a)轴上多处淬硬区,相邻淬硬区应保持足够距离以免拉应力叠加;设备频率KHz25082.5淬硬区最小距离mm102030b)带凸缘的轴和轴颈工件,淬硬区最好包括凸缘和轴颈根部圆角,如圆角处难以淬到,则淬硬区应与圆角相隔5~8mm,以免圆角处出现拉应力(如图)。(阴影处为淬火区)A.齿轮:应不使淬硬层在齿根部终止(如图为齿轮齿的淬硬层范围)。最好一般最差附加:多抗冲力的概念冲击韧性ak,ak越大,材料韧性越好。ak值基于一次大能量冲击,对于小能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