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18541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5.2.典型例题分析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典型例题分析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 A.分子组成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 C.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相结合的链烃为烷烃 D.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分析必须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结构相似即强调必须是同一类有机物之间才能互称同系物。如烷烃不能与环烷烃成同系物。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不一定存在同分异构关系,如C10H8与C9H20的分子量都是128,无同分异构关系。化合物之
2、间要存在有同分异构关系就必须具有相同的分子式才成。 C烷烃分子结构中,碳碳之间,碳、氢之间都以共价单键相结合。 D分子式相同,结构也相同,必为同一物质。 答案:CD [例2]关于烷烃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烷烃同系物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递变到液态,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则为固态 B.烷烃同系物的密度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逐渐增大 C.烷烃跟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D.烷烃同系物都能使溴水、KMnO4溶液褪色 分析烷烃是饱和烃,化学性质稳定,最有代表性的反应
3、是取代反应,故C正确。发生取代反应的必须是卤素单质,溴水不能与烷烃反应;KMnO4溶液也不能将烷烃氧化,所以烷烃同系物既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 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叙述正确。 答案:D [例3]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C5的烷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欲改燃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两种气体进入量都减少 B.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进入量 C.两种气体进入量都
4、增大 D.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液化气进入量. 分析因为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3-C5的烷烃,它们分子中所含碳原子个数和氢原子个数都比天然气里CH4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和氢原子个数多.完全燃烧需要氧气多,放出的热量也多,欲改天然气灶具为液化石油气灶具,只有增加空气进入量或减小液化气进入量. 答案:B [例4]室温时20mL某气态烃与过量O2混合,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H2SO4,再恢复至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50mL,剩余气体再通过NaOH溶液,体积又减少了40mL。求气态烃的分子式。 分析若知反应物,生成物的量,一
5、般可用燃烧通式求解: x=2,y=6(需注意:室温下,水是液态) 答案:C2H6 [例5]在标准状况下,取等体积的下列各烃,分别在足量O2中燃烧,消耗O2最多是[] A.CH4 B.C2H6 C.C3H8 D.C4H10 分析根据规律判断。等体积即等物质的量,耗氧量决定于化学式 答案:D [例6]将0.2mol某烷烃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缓慢通过盛有0.5L浓度为2mol/L的NaOH溶液,生成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某烷烃是[]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6、D.丁烷 分析从反应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NaOH+CO2=NaHCO3;可知,生成的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2∶3,进一步可求得对应的NaOH分别为0.4mol和0.6mol,与NaOH反应的CO2分别为0.2mol和0.6mol,最后由烃的物质的量是0.2mol和CO2总的物质的量0.8mol,确定烷烃为丁烷. 答案:D [例7]写出C6H14的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分析书写同分异构体时要注意不能漏写也
7、不能重复,因此要按一定顺序考虑:先写出最长碳链: 答案:CH3CH2CH2CH2CH2CH3己烷 然后写出少一个碳原子的直链,把剩下的1个碳原子作为支链加在主链上,并依次变动位置(可由中间到某一边移动) 再后写出少2个碳原子的直链 [例8]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异构体数目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分析采用换元法,将氯原子代替氢原子,氢原子代替氯原子,从二氯代物有四种异构体,就可得到六氯代物也有四种异体. 答案:C [例9]“立方烷”是一种新合成的一
8、种烃,其分子为正立方体结构,其碳架结构如下图所示: (1)写出立方烷的分子式______ (2)其二氯代物共有______种同分异体. 分析立方体为一对称结构,有八个角,每一个角为一碳原子,这个碳原子和相邻的三个角上的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所以每个碳原子只能和一个氢原子结合,故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