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455153
大小:1.04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8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讲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一、专业现状1、本系专业设置情况概述蚌埠学院2007年正式招收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首批开办的六个本科专业之一,2009年被列为院级特色建设专业。目前我系有两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四个专科专业,全系在校生1317人,其中本科生有536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77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59人)。2007年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按照蚌埠学院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在专业建设、
2、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富有创新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系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共5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1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9人,占专任教师人数比例78%,其的专业背景、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等结构较合理,发展趋势良好,能够较好开展教学、科研、教育等各方面工作。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45岁以下教师有32人,比例为86%,现已初步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数量适当、结构较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及科
3、研队伍。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建有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如图1-1所示)。该中心搭建了四个实验平台:公共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实验平台、创新与科技竞赛实验平台,教学实验室总面积约2650平方米,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75.6万元。图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组成结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由8个计算机教学机房构成,完成全院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专业基础实验平台由4个基础实验室组成,专业实验平台包含网络技术与工程实验室和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共8个专业实
4、验分室(如图1-1),用于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与科技竞赛实验平台由创新实验室构成,为学生参加“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等竞赛提供设备与技术上的支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目前,我系师生在“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在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等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本系专业实习基地主要分为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6个,分
5、别是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机电工程系科技创新活动基地、本系科技创新活动基地、院内各相关科研实验室、本系开放实验室等。通过校内实习基地完成相关课程实训过程、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工作,提高学生课外实践及动手能力。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分别为创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求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安博科技有限公司,各实习基地均按各自的实习大纲开展实训工作。图书馆馆藏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纸质图书,共计1221种,51918册,电子图书69551册,专业纸质期刊217种,电子期刊1779种,9种专业数据库,
6、资料充足,种类齐全,满足教学需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建立了自己的资料室,内有计算机专业图书300余册;建立了电子图书服务器,收集了6000余册的计算机电子图书与研发资料,为本系师生教学与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知识来源与专业参考,能够满足本专业教科研需要。2、专业现状⑴本专业设置及办学情况的简要概述。为实现蚌埠学院办学层次由专科向本科的重大转变,学院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确认为第四批开办的本科专业之一。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和今后若干年社会对从事电子技术和信息化产业人才的需求,审视电子专
7、业教育在我国的现状,放眼国家信息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回顾电子专业在我国成长的历史,参考国际相关学科发展的趋势,得出在国家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大背景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人才需求量逐年上升的朝阳专业。为了全面调查本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为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在2008年底,开展了本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查活动。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各企业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社会需求岗位、对软硬件人才的工作性质及其技能要求、对电子技术人才的综合要求等方面。在此基础上,2009年制定了本专业培养规格和要求以
8、及人才培养方案,使本专业学生有相对优势的知识结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第二批开办的本科专业,2010年7月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并招生,蚌埠学院2010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报到学生59名,报到率93.4%,使我系本科学生占比上升到40.7%。⑵本专业建设现状。课程建设现状。本专业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定位与要求,科学制定课程体系,并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限选、专业选修四个模块构成。规范了教师教学过程。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