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抗震救灾临时生态智能建筑的研究与设计.doc

归属——抗震救灾临时生态智能建筑的研究与设计.doc

ID:14420456

大小:7.82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7-28

归属——抗震救灾临时生态智能建筑的研究与设计.doc_第1页
归属——抗震救灾临时生态智能建筑的研究与设计.doc_第2页
归属——抗震救灾临时生态智能建筑的研究与设计.doc_第3页
归属——抗震救灾临时生态智能建筑的研究与设计.doc_第4页
归属——抗震救灾临时生态智能建筑的研究与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属——抗震救灾临时生态智能建筑的研究与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归属——抗震救灾临时生态智能建筑的研究与设计慕竞仪王淼方晨武悦指导教师:邹广天一、课题研究目的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当灾害发生时,为受灾人群提供临时住所成为迫切需求,国家应该对他们提供有力的保障。目前政府和有关机构做了很多尝试,例如搭建临时帐篷,建造临时住宅为他们提供住所,但这些方式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材料简陋,资源浪费,节能性差等,并且临时救灾帐篷的搭建速度虽然较快,但其稳定性差,环境简陋,无法为灾民提供相对舒适、私密性强的暂时居住环境,本组成员认为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搭建快捷、结构坚固、可重复使用、生态智能的救灾建筑。虽然强烈地震等破

2、坏性大的灾难并不经常发生,但是当灾难来临,如果有足够的物资储备以及完善的救灾及灾后重建计划,那么灾难造成的损失会减至最低。在“5·12”地震灾难发生后,我们看到我国的救灾帐篷储存量远不能满足灾民的需求量,在灾后的重建过程中,国家要求其它省市尽快为灾区搭建临时救灾样板房以救助灾民。基于这种迫切的现实要求,更加坚定了我们研究本项目的决心,增加了我们的动力。并且使我们的课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另外,我们考虑到在无灾害发生时期,若国家大量储备救灾帐篷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在储备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我们经过两年的建筑学及城市规划知识的学习,对建筑设计和

3、城市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看到中国各地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使很多灾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而且这些群体给社会带来的种种问题使我们意识到为他们提供栖身之地成为当今一个迫切的课题。本创新计划以灾后临时住所为出发点,以受灾人群提供栖身之所为目的。整个项目围绕如何解决抗震救灾临时住所实现绿色化,智能化问题而展开,涉及建筑形式、能源利用、科技创新的方方面面,运用建筑学以及其它相关的学科知识开展实验与研究。对于本课题,建筑学专业学生与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共同立题研究。以全新的层面重新思考和解读抗震救灾建筑的职能,并大胆创新,结合高科技材料、生态智能进行探索和研究,对加强抗震

4、救灾、完善抗震救灾体系、对受灾群体的保护、生态智能建筑的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可以为未来中国如何进行灾后重建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组致力于研究出既可作为抗震救灾临时住房,又可作为其他临时设施的拼接房屋,扩大了临时房屋的使用范围。一、课题背景1)近几年中国大陆的灾害情况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有11次地震成灾事件。根据有关省(自治区)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报告统计结果,2007年地震灾害共造成中国大陆地区约208.4万人受灾,受灾面积约15039.7平方公里;死亡15人、重伤90人、轻伤777人;造成房屋3457153

5、m2毁坏,543515m2严重破坏,9916280m2中等破坏,10624541m2轻微破坏;地震灾害总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6.3亿元。江西省是2007年地震灾害最重的省份,12人死亡,613人受伤,占全年人员伤亡总数的71%;直接经济损失178796.58亿元,占全年经济损失的68%。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造成了死亡129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75.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270.8千公顷;倒塌房屋22.3万间,损坏房屋86.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37.9亿元。交通运输严重受阻。京广、沪昆铁路因断电运输受阻,京珠高速公路等“五纵七横”干线近2万公

6、里瘫痪,22万公里普通公路交通受阻,14个民航机场被迫关闭,大批航班取消或延误。电力设施损毁严重。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造成电网大面积倒塔断线,13个省(区、市)输配电系统受到影响,170个县(市)的供电被迫中断,3.67万条线路、2018座变电站停运。电煤供应告急。由于电力中断和交通受阻,加上一些煤矿提前放假和检修等因素,部分电厂电煤库存急剧下降。农业和林业遭受重创。农作物受灾面积2.17亿亩,绝收3076万亩。秋冬种油菜、蔬菜受灾面积分别占全国的57.8%和36.8%。森林受灾面积3.4亿亩,种苗受灾243万亩,损失67亿株。工业企业大面积停产。其中湖

7、南8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江西90%的工业企业一度停产。有600多处矿井被淹。•2)救灾建筑的现状中国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国,人口密度大,使得灾害发生后的救援赈灾过程较其他国家更为困难。而灾情发生后的救灾工作往往给环境造成第二次污染。以往建造的临时住所在救灾工作完成后便失去使用价值,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稳定性差。不仅如此,大量储备的帐篷类救灾住房虽然具有较轻便运输、搭建快捷的特点,但在灾后(尤其是地震救灾后发生余震)时稳固性差,易被毁坏,使灾民的生活环境无法保障。3)现今此类建筑的发展趋势当今国际的发展趋势在于节能环保,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应始终贯穿

8、整个项目之中。本项目中太阳能、风能的利用,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都符合生态建筑的标准。中国正处于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