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与要素整合——一种解读“科玄之争”的新视角

课程论文-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与要素整合——一种解读“科玄之争”的新视角

ID:14369264

大小:10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28

课程论文-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与要素整合——一种解读“科玄之争”的新视角_第1页
课程论文-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与要素整合——一种解读“科玄之争”的新视角_第2页
课程论文-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与要素整合——一种解读“科玄之争”的新视角_第3页
课程论文-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与要素整合——一种解读“科玄之争”的新视角_第4页
课程论文-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与要素整合——一种解读“科玄之争”的新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论文-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与要素整合——一种解读“科玄之争”的新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与要素整合——一种解读“科玄之争”的新视角摘要“科玄之争”,亦称科学与人生观的论争,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界主要针对科学与人生观的关系问题的一场辩论。参加论争的主要有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以丁文江、胡适等为代表的“科学派”以及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唯物史观派”。20世纪90年代以来,诸多学者对论战各方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在解释论战各方的根本分歧上仍有其局限性。基于此,本文引入文化系统的观点,试图从另一个视角阐释“科玄之争”形成的原因。关键词科玄之争文化系统结构分化15目录1引言32“科玄之争”的历史背景32.1国

2、内背景32.2国际背景43“科玄之争”的各方观点43.1“玄学派”的主要观点43.2“科学派”的主要观点63.3“唯物史观派”的主要观点74“科玄之争”的理论依据84.1思想根源:“唯意志论”与“唯科学主义”84.1.1“唯意志论”与“玄学派”84.1.2“唯科学主义”与“科学派”94.1.3“唯意志论”的局限94.2建构论唯理主义和进化论理性主义视角的解读94.2.1建构论唯理主义和进化论理性主义94.2.2建构论唯理主义和进化论理性主义视角的缺憾104.3对人生观的解析: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和马克思主义104.3.1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和马克思主义104.3.2人生观解析的不足11

3、5文化系统视角: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15.1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125.2“科玄之争”中的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135.3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对立135.4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冲突135.5文化系统的要素整合: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融合146小结15151引言“科玄之争”,亦称科学与人生观的论争,开始于1923年张君劢与丁文江的论辩。论战围绕科学是否可以支配人生观、科学人生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等问题展开,其中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划清科学与人生观的界限,反对“科学万能论”,主张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以补救科学之弊;以

4、丁文江、胡适等为代表的“科学派”则大力推崇科学精神,认为科学可以且必须被用于人生观;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唯物史观派”强调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都有规律可循,总体上支持“科学派”。“玄学派”、“科学派”和“唯物史观派”的主张并非毫无根据,而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在某种思想基础上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基于此,具有代表性的如卢毅、李承贵等学者对论争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究和发掘,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卢毅借鉴哈耶克关于“建构论唯理主义与进化论理性主义”的知识论区分指出“玄学派”和“科学派”所着重争辩的关键乃在于理性所使用的范围以及程度;李承贵将论争的关键点聚焦于各方对人生观的解析,并

5、认为“玄学派”、“科学派”与“唯物史观派”在该问题上分别采取了20世纪初西方流入中国的三种文化思潮,即人文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思潮。虽然二人的见解都堪称独到,但究其根本,均只是指出了论争的根本分歧,而并没有揭开分歧存在的内在原因。有鉴于此,本文将以文化系统的全新视角再次解析“科玄之争”各方思想分歧的根源。2“科玄之争”的历史背景2.1国内背景“科玄之争”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社会的颠覆性变化,为救国图强,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从器物、制度等方面向西方学习,意图实现现代化。但洋务运动的破产、“戊戌变法”的夭折使他们意识到现实的惨淡,改革历史性

6、地顺延至文化层面,于是以“五四”运动为代表性事件的新文化运动爆发,以“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批判、打倒、替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渐成潮流:“15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科学与人生观(上),上海亚东图书馆,1923:2-3.科学不仅因其工具理性而具有方法论上的功利主义意义,而且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被当成反对旧文化旧思想的锐利武器,逐渐侵入到传统文化和心理领域,并沦于“唯科学主义”,即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方面都可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郭颖颐.中国

7、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这一理性主义极端或多或少导致了整个社会人性和道德层面的迷失和无归依感。于佳.文化哲学视角下的“科玄论战”.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2.2国际背景“科玄之争”爆发的国际背景包括:其一,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经典科学的危机引发的“科学破产”的观点;其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的对欧洲物质文明乃至其科学的怀疑和否定。这两点集中地表现于当时旅欧归来的梁启超所著的《欧游心影录》中:“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渴望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