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

ID:14343851

大小:4.04 MB

页数:81页

时间:2018-07-28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复习一、复习要求(由于招考题目仅为高考知识,所以本内容以均为高考知识点)1、理解集合及表示法,掌握子集,全集与补集,子集与并集的定义;2、掌握含绝对值不等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会熟练地转化四种命题,掌握反证法;4、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5、学会用定义解题,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等价变换等思想方法。二、学习指导1、集合的概念:(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

2、y=x2},表

3、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

4、y=x2}表示开口向上,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3)集合的表示法: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0,1,2,3,…};②描述法。2、两类关系:(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B时,称A是B的子集;当AB时,称A是B的真子集。3、集合运算(1)交,并,补,定义:A∩B={x

5、x∈A且x∈B},A∪B={x

6、x∈A,或x∈B},CUA={x

7、x∈U,且xA},集合U表示全集;(2)运算律,如A∩(B∪C)=(A∩B)∪(A∩C),CU(A∩B)=(CUA)∪(CUB),

8、CU(A∪B)=(CUA)∩(CUB)等。4、命题:(1)命题分类:真命题与假命题,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2)复合命题的形式:p且q,p或q,非p;(3)复合命题的真假:对p且q而言,当q、p为真时,其为真;当p、q中有一个为假时,其为假。对p或q而言,当p、q均为假时,其为假;当p、q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真;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3)四种命题:记“若q则p”为原命题,则否命题为“若非p则非q”,逆命题为“若q则p“,逆否命题为”若非q则非p“。其中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即等价。因此,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偶数个。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

9、)定义:对命题“若p则q”而言,当它是真命题时,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当它的逆命题为真时,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两种命题均为真时,称p是q的充要条件;81(2)在判断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个命题是条件,哪个命题是结论,其次,结论要分四种情况说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看,若记满足条件p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A,满足条件q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q,则当AB时,p是q的充分条件。BA时,p是q的充分条件。A=B时,p是q的充要条件;(1)当p和q互为充要时,体现了命题等价转换的思想。1

10、、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代数命题。7、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学会用集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三、典型例题例1、已知集合M={y

11、y=x2+1,x∈R},N={y

12、y=x+1,x∈R},求M∩N。解题思路分析:在集合运算之前,首先要识别集合,即认清集合中元素的特征。M、N均为数集,不能误认为是点集,从而解方程组。其次要化简集合,或者说使集合的特征明朗化。M={y

13、y=x2+1,x∈R}={y

14、y≥1},N={y

15、y=x+1,x∈R}={y

16、y∈R}∴M∩N=M={y

17、y≥1}说明:实际上,从函数角度看,本题中的M,N分别是二

18、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值域。一般地,集合{y

19、y=f(x),x∈A}应看成是函数y=f(x)的值域,通过求函数值域化简集合。此集合与集合{(x,y)

20、y=x2+1,x∈R}是有本质差异的,后者是点集,表示抛物线y=x2+1上的所有点,属于图形范畴。集合中元素特征与代表元素的字母无关,例{y

21、y≥1}={x

22、x≥1}。例2、已知集合A={x

23、x2-3x+2=0},B+{x

24、x2-mx+2=0},且A∩B=B,求实数m范围。解题思路分析:化简条件得A={1,2},A∩B=BBA根据集合中元素个数集合B分类讨论,B=φ,B={1}或{2},B={1,2}当B=φ时,△=m2-8<

25、0∴当B={1}或{2}时,,m无解当B={1,2}时,∴m=3综上所述,m=3或说明:分类讨论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全面地挖掘题中隐藏条件是解题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本题当B={1}或{2}时,不能遗漏△=0。例3、用反证法证明:已知x、y∈R,x+y≥2,求证x、y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解题思路分析:假设x<1且y<1,由不等式同向相加的性质x+y<2与已知x+y≥2矛盾∴假设不成立∴x、y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说明;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欲证“若p则q”为真,先证“若p则非q”为假,因在条件p下,q与非q是对立事件(不能同时成立,但必有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