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推断(研讨课)

文言文虚词推断(研讨课)

ID:14295346

大小:299.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27

文言文虚词推断(研讨课)_第1页
文言文虚词推断(研讨课)_第2页
文言文虚词推断(研讨课)_第3页
文言文虚词推断(研讨课)_第4页
文言文虚词推断(研讨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虚词推断(研讨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专题复习虚词篇期末文言文知识点盘点授课老师:陈柔先授课班级:高二(5)班教学目标:1、明确把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了解高考考查方式。2、掌握文言虚词使用的规律,掌握辨析文言虚词的方法。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学习能力。连线高考——虚词新题型(2014广东语文)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A.①且②则③所B.①以②于③因C.①且②则③因D.①以②于③所以往的题型:考查角度上,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

2、解释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包括词性。八个例句,两两比较、考查异同。2014年,则以填空选择的形式出现,也更体现出高考文言文注重迁移、突出运用这一“能力立意”的趋势。形式虽变,但考查内容一样。必须在掌握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一、研究考题,明确趋势另外,虚词考查不仅单独设题,而且常和主观题“翻译”同时出现,是翻译题的一个采分点。所以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树立“虚词意识”,字字落实。攻书莫畏难:明知山有虎……我决心:向弱项挑战,向陋习挑战,向自己挑战!最让人纠结的虚词:二、牢记典型,辨析易混而说说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辨析:第(

3、3)句“而”表承接,承接有时间上的,有逻辑上的。“灭滑”先发生,接着“还”这个行为发生。第(4)句表修饰。而“环柱”是伴随着“走”,表示“走”的方式,环的同时,也是在走,但中心词落在后一个动作。所以应是修饰关系。(3)灭滑(国)而还。(4)环柱而走,伏地而哭规律一:一般来说,如果“而”连接的两个动作同时发生,并且中心词落在后一个动作上(前一个动词修饰后一个动词作状语),则表修饰.如果“而”连接的两个动作或两件事有先后关系的,则表顺接。(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两个“而”字,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规律二

4、:而的位置,都在主语和谓语之间,通常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三、运用技巧,理性上升1.推断语境3.分析搭配5.代入检验4.观察句位5.代入检验3.分析搭配2.关照全句5.代入检验3.分析搭配5.代入检验1.语境推断虚词用法繁杂多变,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练习]解释下面句子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乃”作副词时:1.“才”“这才”“就2.”却“”竟(然)“”反而3.”只“”仅“。4.表判断,"是""就是"等。竟然2.关照全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句意识,许多虚词的意义不实在,在句

5、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作用或表语气,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练习]解释“之”字在各句中的意义和用法。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辨析:第(1)句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在此“之”,没有现代汉语词汇对译,只能从语法作用上把握。3.分析搭配[练习]解释“以”字在各句中的用法。(1)寻弓觅矢,以备盗攻。(6月月考)(2)属予作文以记之。(3)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1)、(2)为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用来”、“来”。都是用于动词之前。(3)介词,用于名词前。虚词跟其他句子成分的搭配关系,也决定了它的用法。规律:一般来说,“以”字的后面是名词,

6、“以”为介词;“以”后面是动词,“以”为连词。4.观察句位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就起不同作用,我们要对虚词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作规律性的分析掌握。如“其”,可作代词,助词,连词,语气副词。作语气副词时,翻译为大概,还是,希望,一定等⑴在句首一般不是代词就是语气副词。⑵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⑶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无提戈壮往时哉?(3)秦王恐其破壁。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练习]解释“其”字在各句中的意义和用法。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代蔺相如(在句中,动词后一般

7、是代词)(语气副词,表祈使,一定)代词,他们(用在句首)语气副词,一定。(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将判断出来的意义、用法代入句子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即可验证准确。如“而、且”都有表承接、转折的意义,若判断为承接关系,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若判断为转折关系,则可用“可是、但是”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则说明判断不准。5.代入检验小结:文言虚词的应试策略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推断语境,分析搭配,观察句位,观照全句,代入检验等技巧,提高文言虚词的得分率。但所有的技巧,都应该掌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复习建议:过一遍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