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诗与东方的美学之谜

庄子的诗与东方的美学之谜

ID:14272802

大小:3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7

庄子的诗与东方的美学之谜_第1页
庄子的诗与东方的美学之谜_第2页
庄子的诗与东方的美学之谜_第3页
庄子的诗与东方的美学之谜_第4页
庄子的诗与东方的美学之谜_第5页
资源描述:

《庄子的诗与东方的美学之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庄子的诗与东方的美学之谜庄子的诗与东方的美学之谜【原文出处】社会科学辑刊【原刊地名】沈阳【原刊期号】199502【原刊页号】124-128【分类号】J2【分类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199509【作者】周海巍《庄子》被称作“天下第一奇书”(金圣叹),那么奇书之奥秘是什么?东方的美学是什么?《庄子》与庄子美学都需要全新的探索。拙文亦名庄子道家语言与东方美学的本体论。  一庄子言求道之法:“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1)]庄子言德充之征:“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

2、(2)]“徇耳目内通”就是要使耳目向内通达,即内守、内听、内视、内体验。这种内功是通过“直寓六骸”(炼形)和潜意识审美化(炼神)来进行的。所谓潜意识审美即“疏工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3)],“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动而以天行”[(4)],就是使精神“淀清”下来,使潜心理和谐、静一、不杂、有序而愉悦(“与天和者,谓之天乐”),无思虑困惑,无妄欲干扰,纯粹无关心地满足。以此生命内审美观照、审美体验,实现“外于心知”、“不知”、“无知”(中止知,智活动),而进入“深层无意识”。也就是超越(美化)弗洛伊德所瞩

3、目的那个繁乱、冲突、狂燥的潜意识层(个体无意识层),深入到生命的更深处,寻找生命更真实、更广阔的存在。用大海设喻,可以说现代心理学一般涉足的是燥动不安的浅海,而东方先哲们“离形去知”,潜入到了宁静而冥冥的深海——深而又深、玄而又玄的意识存在域。庄子主静不是为了静而静,也非仅为了养生,而主要是为了求得虚静而明的“圣人之心”。“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5)]“圣人”之静为直观天地万物的本质,也就是探索哲学美学本体论,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老子),所谓“瞻彼阕(空)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庄子)。中国人、中国道家对玄冥、对空白、对未知宇宙,不仅充满好奇,而且饱含着信心和追求,坚信宇宙的冥冥虚无处,正是生生不息、无限流转之生命力的真正源泉,是大光明的根。之所以修“视乎冥冥,听乎无声”的内功,也正是因为“冥冥之中,独见各焉;无声之中,独闻晓焉。”[(6)]亦所谓“知其白,守其黑。”[(7)]“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耶?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耶?”[(8)]《庄子》中常出现的“不知”、“外知”、“去知”、“无知”是对当时各派知识分子(百象之士)而言的,绝

5、非现代汉语中指无知识、无见识、文盲、弱智之类的“不知”、“无知”概念。大知识分子庄子的“无知”是在知识层次之上,而非在其下,是对“知”与“智”即知识、认识、判断等的超越,而非逃避。这与《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主张是一致的。这与胡塞尔现象学的“还原法”也很相近。现象以对科学认知的反思、“对一切知识的置疑”为开端,进行先验还原,就是对自然知识认识中止判断,加以排除,或归入括号,还原出意识的固有存在、意识的“根”,即“纯粹意识”。而本质还原也即本质直观。这是意识的本质规律领域,人的个体意识受这本质规律制约,此规律

6、也就是对象在意识中如何构造自身即显现物在认识中如何显现的规律。[(9)]现象学的纯粹意识是仅属于现象学的对象、地盘,其意义不超出认识本质论,要一再与心理主义、感觉论等划清界限。而道家虚静之心、心离之神的意义却是开放的,广泛的,其实为心理——体质的超越,即虚静体验非为一时“灵感”,而是一种常修常悟的内功,不仅心理、思维方面将脱俗,身体素质方面也会超凡,从而实现生命内在的质变和进化,“之人也,物莫能之伤”,“之德也,将旁薄万物以为一”[(10)]。心斋、坐忘绝非一般的放松休息,如闭目养养神等,而是“致虚极,守静笃”、“

7、缘督以为经”、“载营魄抱一”乃至“合于天伦”。当代新兴的气功科学研究用实验证实了这种超觉(超越视听感觉)静坐状态中的大脑皮层电位,是处于高度有序化的高能态之中,这为古老的东方静坐之道提供了科学实证依据。道家斋忘之道用于艺术创作,也用于武术技击,可以说被施用至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所以说道家虚静并非纸上谈谈,并非仅仅推证一下而已。道家从静修实践中彻悟的“深层意识”(本神、圣人之心),实是比现象学的纯粹意识意义广大得多,内涵宽泛得多。纯粹意识可谓无知之知(“一般认识”),而虚静之心可谓无知之神(“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

8、”)[(11)]。现在我们可以说现象学本质直观是通过对自然认识的分析、批判、归缪,还原导出的;庄子道家的本体直观是通过“堕肢体,去聪明”的形神审美超越与“淡而无极”的深度审美体验(高峰体验)得到的。前者是“爱智”的道路,后者是“审美”的道路。“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懂得事物变化而有心得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