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长期教师培训规划

13、中长期教师培训规划

ID:14257787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7

13、中长期教师培训规划_第1页
13、中长期教师培训规划_第2页
13、中长期教师培训规划_第3页
13、中长期教师培训规划_第4页
资源描述:

《13、中长期教师培训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独田中心学校中长期教师培训规划   课改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2012年秋我校的起始年级已经步入新课程改革的行列,而课程改革实验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观念和素质。为此,我们将根据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议的精神,按着省、州、县课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制定我校三年教师培训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实"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为重点,以提高教师

2、整体素质为目标,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探索教师培训的制度和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深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发展。以“名师工程”为重点,加大对骨干教师培训的步伐和力度,使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基本形成骨干教师梯队。  二、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他们在实新课程改革中的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使部分尽快成

3、长为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或骨干力量。  三、培训目标4  1.使教师深刻认识课改的重要意义,了解掌握课改的任务、目标以及实施策略,从而树立基础教育课程的新理念,建立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  2.使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不断探究学科改革的突破点,提升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能力,自觉转变教学行为,积极投身新课改。  3.增强骨干教师新课程实施中的责任意识,正确发挥他们在课改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探究作用和创造作用,以带动我校新课程实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由五大板块组成:  1、

4、师德修养与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艺术研究。  2、新课程与教师发展: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3、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教学策略的设计。  4、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学科整合。  5、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科教改课题研究与实践、科研课题立项、研究、结题与成果鉴定。  五、培训形式4  1、集中学习: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与师德培训、现代教育理论、学科前

5、沿知识与综合知识、教育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科研专题培训。  2、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包括二个部分:(1)授课和评课教学活动。(2)县内外学习。  本着课程为内容服务的原则,逐步建立开放的、动态的培训课程体系,精选教改前沿、实用的内容,以提高受训者的综合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此培训采取集中专题讲座和学科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两部分内容。(1)采取理论学习、导师带教、实践锻炼、课题研究、教育考察、跟踪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2)培训学习以专题讲座为先导,采用讲授学习、交流、讨

6、论相合的灵活方式。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教学研究,强调自学,组织咨询辅导。(3)加强实践环节,安排一定实践活动。培训贯彻“学、研、训、用”一体化原则,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究相结合,以分散研究为主,提倡师生互助。  具体方式:专题讲座、分组研讨、交流、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策略展示、实验课观摩、教学实践研究。  六、培训时间及安排  培训时间自2012年9月至2015年7月。  七、培训考核  考核主要通过研讨、交流、上实验课、设计学科实验课教案、撰写论文、案例、朗读、计算机文字

7、处理等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学员理解把握新课程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设计课程及教学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4  八、培训管理  1.成立教师培训领导小组,一把手全面管理培训工作,教学副校长主抓师培工作,教科处、教务处、工会等科室协同管理。  2.必修课全部考试,考试、考查成绩记入教师档案。  3.凡考核成绩和表现优秀者,学校将予以奖励。新的课程改革实验将是近几年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我们在教师培训中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更有效、更系统的促进教师发展的培训方法,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双柏县独田中心学校2012年9

8、月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