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不摘梢 不环割 柑桔连续七年丰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不摘梢不环割柑桔连续七年丰产 博罗响水镇果农方炳权柑桔种植技术奇特,专家称其“已达种植柑桔的最高境界” 南方报业新闻时间:2011年01月25日来源:南方农村报 “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日起,南方农村报种植版开设“种植达人”栏目,报道种植领域深藏不露的牛人,以期给其他种植户更多启迪。“种植达人”,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种植方面经过长年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从而得到种植某个作物真谛的人。如果您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或者您身边有这样的高人,欢迎和我们联系:020-87362705、83003399。 2010年,当不少果农抱怨柑桔大量减产的时候,方炳权却乐开了怀。他
2、那200亩桔园,产量非但没减少,反而增产了,且这已经是他的果园从投产起连续七年获得丰产。 不摘梢,不环割,他是个种植“懒人”;自己选种,自己育苗,他是个嫁接“能人”;兴修水利,稀疏种树,他是个果园设计“高手”。 现年56岁的方炳权,17岁起就在老家普宁柑桔研究所做接苗工人,1985年开始在深圳种植柑桔,后因果园土地被征,于2001年开始转战博罗县响水镇,如今已被当地农民称为“奇人”。 “他已经达到种植柑桔的最高境界。”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柑桔专家马培恰对方炳权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一定要去看看他,和他聊聊。” 秘技1 自己育苗 方炳权种植柑桔,从来都是自己育苗。
3、多年的种植经验,已使他成为育苗能手,不但供应自己的果园,还供应给其他果农使用。他介绍,每年他至少培育10万棵果苗,博罗、紫金、龙门等地的果农都慕名订购。 “我都是选用江西的朱红桔苗来培育,这种树苗纯度较高,而且培育出来的果树较为强壮,果树寿命较长。”他透露,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果苗是用柠檬头来培育,虽然比较容易生长,但柠檬种比较容易吸引天牛等害虫,寿命也相对较短。 他在嫁接方面也很有一套。记者在他的果园见到,不少嫁接在橙树上的春甜桔产量都有100-200斤/棵。他介绍,2008年橙价差,于是他在2009年3月份,就把橙枝锯掉嫁接成春甜桔。在他的指引下,南方农村报记者发现,果
4、树的嫁接处痕迹还非常明显,但果树却早已挂满了柑桔。 秘技2 不摘梢,不环割 摘梢和环割是一般果农种植柑桔的常规工作。然而,方炳权从种植柑桔开始,从来没有对果树进行摘梢和环割。他介绍,200亩的果园,只有3个人管理,如果要摘梢,根本无法开展工作。 “龙不走,根就不走。果长多了,就容易伤树。”方炳权告诉记者,无论是夏梢还是秋梢,他都任其生长,从不修剪。方炳权打了个比喻:“这就好像城市里的楼房一样,有高有低,受光面积才大,通风效果也良好。”他认为,让树梢任意生长,高低交错,不但能够提高柑桔的受光面积,而且能够增强柑桔的通风环境,提高果树的坐果率。“果树的根系也比较发达,果
5、树显得更为强壮,抗病害能力也提高了。” 不少果农通过环割提高柑桔产量,但方炳权却从不采用这种手段。他认为,对果树进行环割,犹如揠苗助长,对果树非常伤。他说:“环割了,果树就要加大肥量,不但投入大,而且环割后,果实非常容易变弱,如果管理不当,不需几年,果树很容易就会病死。” 秘技3 深挖沟,少种树 在200亩的果园四周,方炳权挖了一条深达1米的水沟,在水沟里埋上水泥管,把果园给围了起来。他透露,这样有助于果园排水,从根本上避免柑桔遭受水浸的危害。“我在水泥管上埋上土,再种上柑桔,平均7米可以种两棵,挂果一年就可以把工程成本收回来了。”方炳权认为,解决了柑桔水浸问题,就
6、无需担忧果树伤根。 除了在果园四周挖深沟,果场内每隔7米,方炳权也挖一条50公分深的水沟。水沟与果园四周的深沟相接,相接处同样用水泥管铺设。如此,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沟,使得果园能够有效排水,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不少果农每亩种植至少100棵柑桔。然而,方炳权的果园密度却要小得多,他告诉记者,每亩地最多种70棵柑桔。“其实大部分只有60棵/亩。”他认为,种植密度不宜过大,这样不但方便果树生长,提高通风度和光合作用面积;而且果树根系可以得到更大空间的伸展,方便营养吸收,采摘也方便。“我们基本可以把车推到果树下采摘,省去不少人工”。 很多果农种植柑桔都只有1-2个品种,这
7、样不但方便管理,而且采摘时间集中。然而方炳权的果园种植的柑桔品种却非常多。200亩的果园,种植有沙糖桔、贡柑、春甜桔1号、春甜桔2号、阳山桔、蕉柑、桶柑等品种。各种柑桔各占一个区域,但之间并无明显界限。方炳权介绍,单一种植一个品种,虽能保证柑桔的纯度,但却不利于花粉的传播。他认为,各种品种之间的花粉传播,有助于提高柑桔的坐果率。 秘技4 巧施肥料 在施肥方面,方炳权也有自己的套路。200亩的果园全部都是以鸡粪肥作为基肥,而且施用基肥的数量占了肥料的绝大部分。他透露,有经验的果农选择种果的地方,除了看土质和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