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35160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7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与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摘 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凭借在教学一线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经验,总结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整合的特征,并系统地详细论述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整合所要达到的目标、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可采用的教学实践模式等问题。关键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生产力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考量一个国
2、家现代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离不开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因此信息技术在教育现代化中的应用及其发展速度与最终水平决定了我们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
3、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践改革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达到的宏观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达到的宏观目标: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
4、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
5、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须遵循的原则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学科教学的具体需求采取具体的教学模式。2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的实践。现代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与学的层面上,每一种理论都具有其正确性的一面。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没
6、有一种理论具有普适性,无论哪一个理论都不能替代其它理论而成为惟一的指导理论。 2.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对于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不同的人来说,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而有的学生在认知
7、活动中,则更愿意独立学习、进行个人钻研,更能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学习环境。 4.“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对于同一任务,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选择不同的工
8、具来完成。这种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既要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又要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参考文献[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10-13。[2]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28-31。[3]李新晖教育信息化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7):23-28。[4]王静李葆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