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30918
大小:68.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27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十四行诗 Sonnet,又译为商籁体,这是欧洲抒情诗中占首席地位的一种诗体。自13世纪产生于意大利之后,在以后的岁月里传遍了世界各国:15世纪流传到了西班牙,16世纪流传到了英、法;17世纪传到德、美;19世纪传到俄国;20世纪初又传入我国……影响深远。 总的说来,十四行诗有两种基本的体式:意大利体(或彼特拉克体)和英国体(或莎士比亚体)。 彼特拉克体 彼特拉克(1304——1374),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个人文主义学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其代表作《歌集》对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当时整个欧洲的桂冠诗人。 学者们一般认为,十四行诗源自13世纪的意大利,
2、但彼特拉克并不是这种诗体的创立者,也不是其最早的使用者(例如,但丁);但是因彼特拉克几近完美的创作使得这种诗体成为欧洲最重要的诗体。于是它便被冠上了“彼特拉克体”的名称。 具体说来,它可分为两部分:前面是一个“八行组”(八行体);后面是一个“六行组”(六行体)。一般说来,前面的“八行组”用于展现主题或提出疑问;后面的“六行组”是解决问题或作出结论。 从韵式上看,前八行又包括两个“四行组”,使用抱韵,韵式固定:abbaabba;后六行则又包括两个“三行组”,韵式则多变,常见的有:cdecde;cdcdcd等。这样全诗就形成了“4433”结构,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富有结构美
3、,韵律美。 爱的矛盾 我结束了战争,却找不到和平, 我发烧又发冷,希望混合着恐怖, 我乘风飞翔,又离不开泥土, 我占有整个世界,却两手空空; 我并无绳索缠身枷锁套颈, 我却仍是个无法脱逃的囚徒, 我既无生之路,也无死之途, 即便我自寻,也仍求死不能; 我不用眼而看,不用舌头而抱怨, 我愿灭亡,但我仍要求康健, 我爱一个人,却又把自己怨恨; 我在悲哀中食,我在痛苦中笑, 不论生和死都一样叫我苦恼, 我的欢乐啊,正是愁苦
4、的原因。 我形单影只 我形单影只,思绪万千, 在最荒凉的野地漫步徘徊, 我满怀戒备,小心避开 一切印有人的足迹的地点。 我找不到其它屏障、遮掩, 能把我和群集的人们隔开, 因为人们透过我忧愁的神态 一眼就能看穿我内心的烈焰。 如今啊,尽管我避人耳目, 海岸和山地、森林和流水 对我生命的真旨已无不洞悉。 但我却找不到如此荒野的路, 使得爱神也不能把我追随, 并整日里与我辩论不息。
5、 Thepoetryofearthisneverdead: Whenallthebirdsarefaintwiththehotsun, Andhideincoolingtrees,avoicewillrun Fromhedgetohedgeaboutthenew-mownmead; ThisistheGrasshopper’s–hetakesthelead Insummerluxury,--hehasneverdone Withhisdelights;forwhentiredoutwithfun Herestsate
6、asebeneathsomepleasantweed. Thepoetryofearthisceasingnever: Onalonewinterevening,whenthefrost Haswroughtasilence,fromthestovethereshrills TheCricket’ssong,inwarmthincreasingever, Andseemstooneindrowsinesshalflost, TheGrasshopper’samongsomegrasshills. 韵式为:abbaabba
7、cdecde;前八行写在夏日里有蚱蜢欢歌,在严冬有蟋蟀鸣叫,这世界永不寂寞,而诗人的创作吟咏也永远不会停止。 莎士比亚体 十四行诗于16世纪30年代传入英国。“莎士比亚体”最初是由萨雷伯爵在“意大利体”的基础上所首创,但是直到莎士比亚手里才臻于完善,故被称为“莎士比亚体”。 在韵式上,莎士比亚体与彼特拉克体不同,全诗分为三个“四行组”和一个“对句”;韵式为ababcdcdefefgg。 在结构内容上,莎士比亚体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大多“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都有着或显或隐的“起承转合”结构:前四行是“起”,中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