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新显色剂(abtt)合成及其废水中微量镍的测定(总结)

2016-2017年新显色剂(abtt)合成及其废水中微量镍的测定(总结)

ID:14229609

大小:61.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27

2016-2017年新显色剂(abtt)合成及其废水中微量镍的测定(总结)_第1页
2016-2017年新显色剂(abtt)合成及其废水中微量镍的测定(总结)_第2页
2016-2017年新显色剂(abtt)合成及其废水中微量镍的测定(总结)_第3页
2016-2017年新显色剂(abtt)合成及其废水中微量镍的测定(总结)_第4页
2016-2017年新显色剂(abtt)合成及其废水中微量镍的测定(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年新显色剂(abtt)合成及其废水中微量镍的测定(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显色剂(ABTT)合成及其废水中微量镍的测定摘要:研究合成了并未见报道的新显色剂1-偶氮苯-3-噻唑-三氮烯(abtt)。并研究了它与镍的显色反应。tween-80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情况下,将abtt加入酸碱值为11.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显色剂会与微量镍离子反应生成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5nm。在本实验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拟定方法测定样品溶液中的微量镍,结果符合预期。关键词:1-偶氮苯-3-噻唑-三氮烯镍新显色剂(ABTT)合成及其废水中微量镍的测定摘要:研究合成了并

2、未见报道的新显色剂1-偶氮苯-3-噻唑-三氮烯(abtt)。并研究了它与镍的显色反应。tween-80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情况下,将abtt加入酸碱值为11.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显色剂会与微量镍离子反应生成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5nm。在本实验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拟定方法测定样品溶液中的微量镍,结果符合预期。关键词:1-偶氮苯-3-噻唑-三氮烯镍分光光度法镍能够长期地积累于环境或者动植物体内,如果人食用了被镍污染的动植物,这些镍金属离子会转移至人体内,长久地对人体造成伤害

3、。目前,镍污染物大量存在于冶炼、采矿、电镀等工业排放的废水中,若无限制地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长久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采用高灵敏分析方法,迅速、便捷地测定水样中的微量镍,对排放污染进行检测和控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三氮烯含氮杂环时,其显色效果更好[4-9]。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类试剂的性能,合成了并未见报道的、新的1-偶氮苯-3-噻唑-三氮烯(abtt),并设计试验,对该合成三氮烯类试剂进行了性能分析。另外,其与镍的显色反应,笔者也进行深入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加入tween-80表面活性剂的情

4、况下,该合成试剂与镍的显色反应非常灵敏,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对于铝合金中微量镍的测定,笔者采用了拟定测定方法,结果符合预期,令人满意。1实验部分1.1实验选择的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酸度计。0.2g/labtt的无水乙醇溶液;按照常用的配制流程配制ni2+标准溶液,准备的储备液及工作液浓度分别为1000mg/l、5mg/l;选择常用的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聚氧乙烯烷基酚)、op(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40、sls(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积分数2%;其余的试剂都选择分析纯,

5、水选择经过重复蒸馏的二次蒸馏水。1.2新显色剂1-偶氮苯-3-噻唑-三氮烯的合成1.2.1具体的合成路线设计1.2.2合成方法及流程①重氮化过程:称取2.0g(0.01mol)对氨基偶氮苯,倒入10ml6mol/l盐酸,将两者混合溶液冷却至0℃度左右。控制温度至0~5℃度,将0.7gnano2(0.01mol)缓慢地加入5ml水溶液,保证加入的nano2温度控制在2℃以下。缓慢搅拌,使混合溶液在该控制温度下充分反应,大约2个小时左右,混合溶液反应所得的澄清液体即为重氮盐溶液。②偶合:取10ml浓盐酸,另

6、取1.0g(0.01mol)2-氨基-噻唑溶缓慢加入浓盐酸液体中,将两者混合液体缓慢滴加至①过程反应所得的重氮盐溶液中。调节温度于5℃以下,同时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使溶液ph值调节为微酸性为5左右,让其充分反应;2h后,使其ph为中性,升高温度至10~15℃左右,继续反应2h后,加入大量的冰水,静置,抽滤便得粗产品。③分离和提纯:采用丙酮作为溶剂,流动相则采用配比为1:8的乙酸乙脂和苯配,柱层析分离,将分离物充分干燥,干燥物呈褐色,经过称重,褐色粉末为2.35g,计算其产率在76.5%左右。

7、1.3试剂的结构表征根据预期合成化合物的分子式,计算得出分子式中各元素的理论值(%)为c(58.44%),h(3.90%)、n(27.27%)、s(10.39%):同时,根据对实际元素分析测定,各元素的实际值为c(58.49%),h(3.88%)、n(27.25%)、s(10.38%)。可见,计算所得的理论值与实际实验的测定值一致。通过对固状样品的kbr压片技术压片,再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所生成化合物确实为abtt,且其化学分子式为:c15h12n6s,其分子量为308。1.4 实验方法量取不超过10μ

8、g的ni2+标准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然后,分别加入ph值为11.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3.5ml,2%的tween-80表面活性剂0.5ml,以及0.2g/l的abtt无水乙醇溶液1.0ml,充分摇匀后,静置20分钟左右。2结果与讨论2.1吸收光谱碱性条件下(ph=11.5)加入tween-80表面活性剂,吸收光谱显示,abtt显色试剂与镍离子反应生成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收峰处于545nm处,δλ=125nm。吸收光谱如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