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社会工作复习资料

救助社会工作复习资料

ID:14209766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6

上传者:U-3777
救助社会工作复习资料_第1页
救助社会工作复习资料_第2页
救助社会工作复习资料_第3页
救助社会工作复习资料_第4页
救助社会工作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救助社会工作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救助社会工作出品单位:社会工作08级出品时间:2011年6月151、什么事社会会救助?它有什么地位和作用?P1、P13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向那些因各种原因导致基本物质生活陷入困境、依靠自身力量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提供各种形式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地位:1、社会救助是维护并实现困难群众基本权利的核心内容 2、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存权的最后防线 3、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社会制度作用:1、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 2、增强弱势群体的竞争力,促进社会公平 3、促进社会的认同,构建和谐社会 4、保障基本人权,让社会成员共享社会改革发展成果 2、什么是灾害救助?P231灾害救助是指通过抢救被灾害威胁、损害的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紧急转移和安置被灾害围困的群众,从而维护灾区的秩序,恢复灾区的工农业生产和重要设施,解决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动员社会力量支援灾区,尽快地使灾区得以恢复和重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活动项目。3、社会救助体系包括哪些内容?P451、贫困性救助体系:贫困型社会救助是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础。它包括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制度、五保供养救助制度、社会福利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等内容。2、专项性救助体系:包括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教育制度、就业救助制度。3、社会互助体系:包括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捐赠制度、社会帮扶送温暖捐赠制度、慈善救助制度。4、什么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P51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全额或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5.1、简述城市边缘群体?P72边缘群体是相对于“中心群体”或“主流群体”而言的。指的是由于某些障碍或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同类社会成员的集合。他们生活于贫穷困顿之中,被主体社会的关爱所遗忘;他们没有话语权,不能平等享受或不能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城市边缘群体主要包括进城农民工、城郊失地农民、城市低保边缘等弱势群体。5.2、简述城市廉租房制度?P798 城市廉租房制度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试试社会保障职能,向有城镇常住居民户口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的一种制度。它属于城市边缘群体住房救助体系之一。是指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通过对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进行干预,以此来缓解住房矛盾,保持社会安定,通过对社会进行再分配以改善弱势群体的住房困难,提高人民福利的一种措施。6.1、如何做好有效防止流浪乞讨(只要针对儿童)的相关工作?P104—106书上的: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流浪儿童的权益;2、建立良好的儿童流浪监测体系3、充分发挥社区功能,减少儿童流浪现象的产生;4、探索适合各种不同状况流浪儿童的安置模式5、净化社会环境,减少不良文化对儿童的影响;6、严惩租借、操控少年儿童的犯罪团伙参考资料:一、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救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新的救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是政府社会行政管理和社会救助职能的重大制度性调整和变革。各级民政、公安、城管(建)、卫生、残联等职能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正常进行的高度,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一)加大救助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二)认真做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告之、引导、护送等工作。(三)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救助站的领导。(四)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救助管理工作。(五)流浪乞讨人员中的残疾人,如有无理取闹,不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救助管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应及时通知残联部门,残联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二、做好特殊救助对象的救助管理工作(一)对于在救助中发现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各职能部门要及时送往指定医院进行救治。(二)对于在救助中发现的吸毒人员,由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处理。(三)对于在救助中发现的外籍人员,由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处理。三、规定限制乞讨区域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交通秩序和人民群众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在流浪乞讨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由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联合发布通告,宣布对流浪乞讨行为在区域上予以一定程度的限制。四、坚决依法查处强讨强要等扰乱社会秩序的乞讨行为(一)对在城市铁路、轮船、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以卖艺、跪卧、表演残忍节目等方式乞讨、影响交通秩序的,由交通、公安、铁路等部门予以劝阻、制止。(二)对于强讨恶要、追逐纠缠行人等影响城市管理、扰乱公共秩序的,公安、城管(建)等部门要坚决予以制止,并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公安、城管(建)部门负责将此类人员护送到救助站,由救助站实施集中教育,待查明身份后,由公安部门配合民政部门集中护送回原籍。(三)对于组织、利用、胁迫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以及其他人员进行乞讨并从中牟利的违法行为,应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做好集中救助工作在重大节日、活动以及气候恶劣的特定时期,经公安、城管(建)部门提出,市、县(区)政府主管领导批准后,可开展全市或区域性的集中救助教育工作,待查明身份后集中护送回原籍。公安、民政、城管(建)、卫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集中救助工作。6.2、什么是收容遣送制度及其作用?P95答:收容遣送简称收遣。收容遣送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已被废止的制度,其并非依据法律条例,而是依据国务院相关法规的一种强制行政措施,由民政机关、公安机关实行限制人身自由、收容遣返等措施。收容遣送制度源于建国初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收容遣送最初始于对游民的收容改造和对外流灾民、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教育、安置和遣返。8 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收容遣送工作曾经产出过重要的作用,收容遣送最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救济、教育和安置城市中的流浪者,是用来对涌入城市的无业人员和灾民进行收容救济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措施,是一种社会救助和维护城市形象的行为。如建国初期的遣返国民党散兵游勇,收容改造吸毒、卖淫人员以及大批无业游民,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等工作为医治战争创伤、巩固新生政权、维护社会秩序曾经产生过重要的积极作用。帮助和缓解了较多的社会矛盾。但是在长期的执行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违规行为和恶性事件严重侵犯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7、城市医疗救助的基本内容?P112—P117答:包括救助的对象,救助的范围,救助的方式救助对象: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员。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很重,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人员。3、当地规定其他需要医疗救助的特殊困难群众。救助范围:城市医疗救助经历了由城市大病医疗救助逐步向城市医疗救助的发展的过程,城市大病医疗救助的范围主要是重大疾病种类。主要包括:(1)尿毒症(肝功能衰竭);(2)恶性肿瘤;(3)重症肝炎(肝硬化或急性肝坏死);(4)急性心肌梗塞;(5)重症心脑血管疾病;(6)重症胰腺炎;(7)其他救助方式:1、降低医疗收费、优惠供给常用药和医疗费用相结合(1)基本医疗费用减免。(2)优惠供给常用药。(3)医疗费用救助2、事前救助和事后补助相结合:事先救助主要是针对经济困难,患病后无法筹措首期治疗、住院费用的对象,为其提供相应资金。3、基本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和临时医疗救助相结合以下为网上复制所得:城乡医疗救助的基本内容(一)救助对象1、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为:城市低保对象;2、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为: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供养对象;3、县(市、区)政府确定的其他有特殊困难的人员。(二)救助病种城乡医疗救助主要实施大病医疗救助。主要包括:1、恶性肿瘤;2、尿毒症(肾衰竭);3、重症肝炎(肝硬化或急性肝坏死);4、脑中风;5、急性心肌梗塞;6、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救助对象患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按国家相关规定给予救助。(三)救助标准按照分类施救和低标准起步的要求,确定救助标准。具体救助标准由县级民政部门会同卫生、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及救助对象的不同和救助项目制定,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和上级民政部门备案后公布执行。救助对象身患规定救助范围内的大病,一般按其个人(家庭)支出医药费总额的20%给予救助。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和城市低保户中的非常补对象一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4000元;城市低保户中的常补对象一年一次性救助金额不超过6000元。对确属特别困难的人员,可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四)救助方式城乡医疗救助要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为先、看病及时介入、住院主动救助、病后一次核算”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时效性和社会效益。8 对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救助,可采取救助对象个人和救助资金各承担50%医疗保险费的办法,资助其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但年资助金额人均一般不超过50元;对城市低保常补对象可实行基本医疗救助,主要是以发放救助卡的形式予以救助;对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因患大病经医疗保险报销后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医疗救助;对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因患大病个人医疗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当地规定的比例和额度给予救助。对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供养对象的救助。已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全额资助其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其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对因患大病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医疗救助;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对因患大病个人医疗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当地规定的比例和额度给予救助。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探索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相结合的路子,切实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8.1、什么是“三无人员?”P131 “三无人员”是指城镇非农业人口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义务人的孤老残人员。“三无人员”是生活在城市中最困难,自救能力最差的社会群体。8.2、简述SBY创业培训P140SYB创业培训的含义:SYB是国家劳动保障部根据我国再就业工作的需要,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就业、自主创办企业,从国际劳工局引进的培训项目。我国从2001年开始SYB创业培训试点。随着SYB创业培训的全面启动和小额贷款政策扶持,解决了有志创业者创业时遇到的创业知识欠缺和资金不足问题,探索了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就业促进模式。SYB培训的对象:面向有志于创业并具有相应条件的失业下岗人员开展的一项旨在提高企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训工作。除了下岗失业职工创业,还包括留学生回国创业、大学生创业、文艺办的名人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下岗失业职工创业、国家公务员辞职创业、妇女创业等等培训目的:是使参与者能够创办和维护一个可盈利的小企业,针对下岗失业人员是免费培训。9.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如何申请?P150申请程序:1、申请、审核和审批2、民主公示3、资金发放4、动态管理 9.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哪些问题?P153①对农村低保的认识存在误区;②农村低保对象界定标准上的困难;③低保资金难以落实到位;④农村低保制度的区域发展不平衡;⑤低覆盖、低水平,难以保障特困人口的基本生活;⑥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形势的变迁。10、农村五保供养在什么情况下取消“五保”待遇?P165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五保供养待遇:1、残疾对象经康复治疗,身体上丧失或不正常的功能得以康复,能够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不再属于残疾人。2、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对象,随着年龄增长达到16周岁。3、不再同时满足“三无”条件,如经过康复有了劳动能力;所承包的土地被征用获得了较大数额的补偿金;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具有赡养、抚养、抚养能力等。4、五保供养对象死亡,办理完丧葬事宜后。8 11、农村医疗救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187答:1、因地制宜,量入为出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3、形式多样,多方救助 4、属地管理,政府分级负责5、公开、公平、公正 12、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思维转变谈谈你的看法进城务工人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强有力的劳动大军。在二十多年的进城打拼、与城市文明的接近和融合中,进城务工人员群体自身的素质、眼界、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随着80后、90后的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逐渐成为进城务工人员的主流。由于受着不同的社会历史、生活环境、教育状况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以往的进城务工人员相比,他们在人格特征、务工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等方面出现很大的差别,从而带动了整个进城务工人员群体对社会现实、自身状况、价值观念等方面出现不同的程度的思维转变。 一、外出动机明显变化,自我发展意识增强。与以往进城务工人员进城为养家糊口的目的相比,现阶段的城务工人员更多的是为了追求自己所希望的城市生活,寻求个人发展,尤其是青年群体,虽然他们也将谋生、赚钱作为重要目标,但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未来发展渴望寻求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二、市民化意识增强,希望融入城市,成为“新城市人”。对以往的进城务工人员来说,到城市务工只是阶段性的,他们更愿意赚到钱之后回到农村,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对家乡的认同感减弱,更愿意在城市留下来。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逐渐以城市为坐标,渴望在心理上获得认同,情感上找到归宿,得到基本的公民待遇、“市民”的身份认同及社会融合。三、培训、学习意识更强。新时期下,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大幅提高,求职的预期比早期的进城务工人员要高得多,希望能从提供简单体力劳动向智力、技能劳动转变,追求的是身份、地位和文化的提升。同时在市场竞争和求富欲望的双重压力下,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明显感到自身素质的欠缺,学习文化和技能的愿望都十分迫切,学习和接受信息的主动性增强。四、在就业观念方面,职业期望值增高。在选择劳动单位时,不光考虑工资多少,还会考虑劳动环境、社会保险、人性化管理制度、对职业生涯有无帮助等因素。年龄越小的进城务工人员,对单位的劳动条件、晋升机会要求越高。因为他们没有苦难的“过去”,他们的参照系只有眼前的城里人,因而在工作需求上与以往的进城务工人员存在较大差异。五、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更加注重对自身劳动权益的保护,民主平等的观念加强。在受教育权、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上更希望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六、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逐步提高。受城市现代消费观念的影响,如今进城务工人员更渴望生活的享受,渴望能够在业余从事一些自己喜爱的文化休闲活动,和提高生活品质,重视闲暇的价值,闲暇时间的生活时尚化,消费观念多元化,用于娱乐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消费显著增加,对耐用消费品、奢侈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生活的模仿能力非常惊人。七、对待户口问题的关注度降低。对想在城市定居的进城务工人员来说,户口问题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程度降低,收入太低、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福利和住房问题是制约他们在城市定居的最主要困难和障碍。八、开始逐渐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工作耐受力降低。如今,农村脱贫致富导致农民的经济比较宽裕,求职就业的迫切性相应的减弱,和早期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相比,如今进城务工人员尤其是新生代出现技术工种短时间内干不了,体力工种又不愿意干,而频繁跳槽的现象。九、在心理状态方面,积极心态与消极感受并存。憧憬美好生活与追求进步是现阶段进城务工人员的主流心态,被排斥感和受歧视的感受有所降低。面对自身经济状况和社会社会待遇低下,他们倾向于认为这是自身能力和素质所致,而非社会性因素造成的后果。但是自我期望和现实状况的巨大反差又使他们心理压力呈上升趋势,他们在身份认同上更倾向于自己是“农民”,而在选择生活比较标准时,更倾向与城里人相比,处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尴尬境地,缺乏幸福感,逆反心理和苦闷情绪会更加强烈。8 十、在社会心态上总体趋向良好,趋向和谐。对相关政策的认同率较高,对科学、民主、诚信、勤俭、竞争的社会认知方面认同度提高,社会责任感上升。但对法律的认同率仍然较低,社会安全感,社会公平感,阶层矛盾依然突出。十一、在关注的问题方面,进城务工人员从重点希望解决基本劳动权益问题,逐步向实现子女就学、医疗卫生、住房租购等公共服务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转变,同时对国家政策、社会时事的关注度逐步提高。(答案仅供参考,大家可以自主选择几点进行解答)13、民政部门在救灾中的职责有哪些?民政部门作为主管救灾工作的业务部门,在救灾工作中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灾情(1)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时间、地点、范围、种类以及灾害造成的损失(2)灾区群众的生活安排情况(3)开展生产自救的情况掌握灾情,要立即报告。必须做到:有灾必报,报得及时,报得准确,报得全面。2、管理和发放救灾款物在救灾款物的发放使用上(1)必须坚持专款专用、专物专用和重点使用的原则;(2)采取“民主评议,领导审查,政府批准,张榜公布,落实到户”的办法;(3)还要做到“三公开”,即公开发放的对象和原则,公开上级拨来的救灾款物数额,公开得款户的名单和金额3、检查救灾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在不同的救灾工作阶段,检查应有不同的侧重点:(1)在灾害发生的初期,着重检查抢救、转移人民生命财产、灾民的临时安置、紧急救助等(2)在灾情和农作物收成都成定局时,着重检查灾区群众收入、生产自救和需要救济的情况(3)成灾后,要适应季节性变化确定检查的侧重点4、接受分配、管理使用国内外援助和捐赠的救灾款物在接受和发放救灾捐赠款物的过程中要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确保账目清楚,手续完备。5、总结交流救灾工作经验14.1、新时期的农村扶贫开发现状如何?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书上没有明确说,只能查一些资料,其中下划线的标记是个人总结的。仅供参考。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现状:1978年以前,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总量约为2.5亿人。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贫苦人口已经减少到2160万,这与中国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中国政府反贫困政策正在积极实行,但是中国贫困人口的现状不容乐观。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的特征: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指导下,农村贫困规模和贫困发生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是,随着反贫困战略的实施,尤其近年来中国政府反贫困所取得的成效呈递减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与新时期农村呈现的贫困特征具有密切联系。新时期贫苦人口特点:1、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呈总体分散性和局部集中性并存8 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虽然降到较低水平,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发生率仍高达7.1%,而低收入人口比重高达10.8%。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国家重点贫困县。从农村贫困人口空间分布上来看,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中国农村东、中、西的贫困人口规模、贫困发生率及贫困人口呈明显的递增趋势。2、从贫困人口空间分布来看,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从东到西呈递增的趋势,贫困发生率也呈现出西部最为严重,尤其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所占比重超过50%。很明显,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从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所处的地势、地形来看,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山区和边缘地带。2005年底,山区贫困人口1228万,贫困发生率为5.5%,占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51.9%。从贫困人口的省际分布看,西部省份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青海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内蒙古、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新疆等7个省区贫困发生率在5%-10%之间。因此,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呈明显的集中性与分散性并存的特征。3、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呈单一性特征我国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体系具有三个特征:①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产业比重高达90%以上,而且种植业约占第一产业的70%。其中,粮食作物约占65%的比重;②生产投资结构不合理。一是生产投资资本不足,人均投资少;二是投资构成不合理,长期投资少;三是产业投资结构不平衡,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占85%以上;③投入产出的低效率。由于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也决定了其收入结构的相对单一。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第一产业,尤其是种植业。据2005年统计数据,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中来源于第一产业的比重为6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因此,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单一性特征,说明农村反贫困的长期性与脱贫的不稳定性并存。4、贫困人口家庭负担重和劳动力素质低并存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司(2005)调查发现:农村贫困及低收入人口的每个劳动力负担人数为1.6人,高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同时,农村贫困和低收入农户中家庭结构为“一对夫妇及三个以上孩子”和“三代同堂”的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劳动力素质上,贫困和低收入人口中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6.5年和6.8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年和1.2年;文盲发生率分别为16.8%和14.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9个和7.6个百分点。由于贫困人口的家庭负担重和劳动力素质低,进而导致了贫困人口收入与其他农户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贫困人口收入上限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差距从2001年的1∶3.6上升到2005年的1∶4.8。用五等份分布法,2005年农村居民最高收入的20%占全部农村纯收入的43.6%,而最低收入的20%只占全部收入的6.3%。这些说明,从微观视角上农村贫困人口与其他农户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发展性贫困(或者相对贫困)特征凸显。解决措施:见书本P265(细节可以自己发挥)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实施自愿移民搬迁推进整村扶贫组织劳务输出推动扶贫开发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4.2、贫困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测定?P251答:(1)、为了准确的了解贫困者的真实生活情况,并为制定反贫困战略和政策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必须科学地确定贫困的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所谓贫困线,简单说就是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确定一个人或家庭在一定时期、一个地区、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为了取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或取得社会认为体面的生活所必需的全年费用,一般量化为货币形式。(2)、测定标准:a、恩格尔系数法。它是建立在恩格尔定律的基础上,它以食品消费支出除以已知的恩格尔系数来求出所需的总消费支出b、马丁法。中国确定贫困线采用的是国际上流行的马丁法,其基本步骤为3步:计算食物支出;计算非食物支出;将食物支出与非食物相加,得出一定时期内农村人口贫困标准。C、收入比例法(国际贫困标准法)。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或社会中位收入的50%~6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支出法。它主要是从食物和非食物贫困线之和来确定贫困线。8 (3)中国贫困标准的测定。a、确定最低营养需要b、计算食物贫困线c、计算非食物贫困线d、计算贫困线e、确定农村贫困标准15、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主要思路是什么?P287答:(一)加快制定和完善慈善救助事业的政策法规:1、尽快制定中国发展慈善事业的基本法2、尽快完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的政策法规3、尽快规范慈善组织制度建设(二)积极借鉴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经验:我们要推动与国外慈善组织、港澳台地区慈善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发展慈善事业的理念、传播慈善文化的方式、慈善组织自律的措施、组织实施慈善活动的项目的经验(三)营造有利于慈善捐赠的社会文化环境:1、加强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2、倡导慈善意识3、注重精神褒奖(四)积极培育慈善组织,大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要按照国家鼓励、社会参与、民间自愿的方针,大力培育城乡各类慈善组织,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慈善活动,促进慈善类民间组织的发展。(五)加强慈善工作队伍建设:1、加强培训工作,促进从业人员的职业化2、引导慈善从事人员成为专业社会工作者3、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16、什么是法律援助?P293广义上的法律援助是为经济困难的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减免或者完全免费的法律帮助的一种制度。 狭义上的法律援助是在案件诉讼代理中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代理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服务,目的是确保任何人不会因为缺乏经济能力或者弱势地位而请不起律师,进而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按一定的程序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法律服务机构及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和社会志愿者,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后记:此资料是集合我们兄弟姐妹的力量共同完成的,我谨代表我自己感谢大家的支持!此资料料也许只是观点片面,望海涵!特别鸣谢:5#1225#3245#4035#40413#126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