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其对策.doc

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其对策.doc

ID:14181565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6

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其对策.doc_第1页
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其对策.doc_第2页
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其对策.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其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其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涉及网络的道德问题相伴而生。该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提出利用5个环节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教育对策  因特网在中国是从1994年开始发展的,中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曾预言,到2004年,中国上网用户将达到2000万。如今历史的脚步还没迈进2004年的门槛,中国上网用户已远远超过了2000万。电脑网络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对中国经济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底。在全国2250万上网用户中,90.96%的用户年龄在40岁以下,74.95%在

2、30岁以下,56.1l%在24岁以下(见《光明日报》2000年3月11日)。特别是在校园,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不仅带来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而且带来了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互联网络同时又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冲击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并积极寻找对策。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网络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

3、类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一个涉及网络的道德问题相伴而生。  1.网民的道德人格问题在网络上,人们适应网络生存需要,形成了新的行为方式和新的交往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也形成了新的文化模式。而反过来,新的文化模式又在培养造就新一代的网络人。网络人按照网络生活的样式形成了与网络相适应的网络人格。随着人们上网时间越来越长,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出现了“网络上瘾症”、“网络综合症”等现象。有些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更有甚者,有些学生还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在现实世界中性格内向。木讷寡言;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则巧言花语,游刃有余。同时,由于网络的

4、隐蔽性,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下降。Bbs上错别字连篇的灌水文章和不负责任的乱发言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于人机交往的频繁,导致人际现实接触很少,进而导致人们之间感情关系淡漠,对社会认识的扭曲。  2.道德冲突问题由于信息内容所产生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矛盾,导致民族国家问伦理道德发生冲突事件。上网者的民族、种族、国家不同,其接受的传统道德教育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其对同一事情的道德评价也会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冲突的。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些冲突有范围扩大、加速化的趋势。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的相互渗透和价值观念的相互传播,引发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范,在

5、这点上,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受到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冲击。在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表现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导向多元化、价值目标模糊化、实现价值手段虚拟化和道德行为方式的漠视权威、无视中心、忽视规划,等等。这是意识形态领域一场没有硝烟的新一代人才争夺战。3  3.知识侵权行为互联网是以巨大速度优势为特征的传播媒体,四通八达,方便快捷。青年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信息。同时,互联网具有内容丰富、可选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学生只要拥有一台电脑,便可方便地获得大量信息。并且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查阅资料,广泛精辟,撰写论文,快速便利。也正因为互联网的这些特点,使得知

6、识侵权极为普遍。任何资料都可以随时被复制。难怪人们戏称为以前写文字是“剪刀加浆糊”,而现在是“鼠标加键盘”。  4.网络信息污染的问题信息网络技术的滥用威胁着人们的道德伦理。有用无用的信息同时被产生,网络正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仓库。网络环境的不可控性从信息质量上污染了德育环境,大量信息垃圾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侵蚀。电脑技术带给人们的一些游戏使辨别能力差的青年学生沉溺其中,游戏中充斥暴力以及色情的东西,无时不在教唆他们亵渎人类的文明。  5.利用网络散布虚假消息、侵犯他人隐私问题和损害他人身心健康以电子形式存储的有关个人的或法人的信息被用于原来的目的以后的用途,或者被泄露给

7、第三者,被误用或被滥用。保护个人的隐私是一项社会的基本伦理要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除了上述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网上侵权行为之外,另一种更加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网上侵权行为也在蔓延,这就是在网上散布种种流言蜚语,侮辱毁谤他人。2001年我校发生一起学生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对学校声誉和同宿舍同学造成名誉损害的事情。在网络经济活动中,如何界定个人隐私的范畴,防止把个人隐私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防止损害他人的身心健康,这将成为人类社会在网络时代面对的一个难题。  6.网络违法犯纪行为网络的隐蔽性使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