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典型例题

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典型例题

ID:14181550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6

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典型例题_第1页
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典型例题_第2页
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典型例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典型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典型例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B.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2.选出加横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铭刻。(万物的创造者)C.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

2、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用来做标记用的石碑)D.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形容动作、体态像女子一样轻巧优美)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C.最近,他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D.通过最近一段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二、课内阅读(1)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⑵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⑶卷云丝丝缕缕地

3、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⑷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⑸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⑹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他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围散发出金黄的光辉。⑺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⑻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⑼高积云的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⑽卷云、卷积云、积云和

4、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2)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

5、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4.选文(1)段的第一层(用“/”表示)第二层(用“//”表示)划分准确的一是:()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C.⑴⑵⑶/⑷⑸/

6、/⑹⑺//⑻⑼//⑽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5.(1)段第④句中加横线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A.卷云丝丝缕缕地飘着B.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C.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D.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6.对(1)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无论是卷云、卷积云、积云还是高积云,都十分好看。B.卷云和卷积云一般不会带来雨雪。C.积云在一天之间午后最多。D.卷云比卷积云高7.(2)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A.根据云上的状态,推测天气的情况。B.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C.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

7、情况。D.什么是“晕”“华”“虹”“霞8.下列对(2)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光环的大小、云彩颜色的排列以及出现的位置上。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C.文中引用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判断”,用“常常”“大多”而不用“全部”,这些词语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性与准确性的特点。三.文言文阅读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

8、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