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学案9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学案9

ID:14171933

大小:12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6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学案9_第1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学案9_第2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学案9_第3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学案9_第4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学案9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学案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    说:讲解。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住:居住。C.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住:担任。D.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见性。解析 B项,“住”应解释为“停留”。答案 B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言下:一言之下,顿时。B.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自悟:自我醒悟。C.若住此间此间:这时候。D.未知根本事由事由:原因,根源。解析 C项,“此间”的意思是“此地,此处”。“间”不表时间,表处所。答案 C3.下列加点的词,

2、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五祖夜至三更B.自古传法,气如悬丝C.未知根本事由D.因此便立南北解析 D项中的“南北”与现代汉语中的“南北”含义不同,这里的“南北”指的是禅宗的“南派”和“北派”。答案 D4.下列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何以渐顿B.大王来何操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解析 D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答案 D5.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五祖(于)夜至三更(时),唤慧能(到)堂内。B.法以心传心,(你)当令(自己)自悟。C.(如果)有人害汝

3、,汝即须速去(这里)。D.何以(区分)渐(与)顿?解析 B项,应为“当令(弟子们)自悟”。答案 B6.下列王维的诗句中,最能体现受佛家思想影响的一项是(  )(3分)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D.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解析 B项,最能体现受禅宗影响,该诗原题是“题破山寺后禅院”,写禅院的山光、潭影给人的感受。答案 B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11题。慧能受法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其夜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法及衣:“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4、”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南能北秀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夜受法,人尽不知   受:给予。B.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去:离开。C.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宗:派别。D.见迟即渐,见疾即顿疾:快速。解析 A项,“受”的意思是“接受”。答案 A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5、是(  )(3分)A.B.C.D.解析 A项,①连词,和;②动词,等到。B项,①介词,用;②连词,用来。C项,①副词,全都;②动词,吃完,吃光。D项,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所以。答案 D9.下列语句中分句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B.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C.见迟即渐,见疾即顿。D.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解析 B项是假设关系,其余三项是并列关系。答案 B10.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五祖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害怕别人加害慧能,所以选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密传授《金刚经》。B.五祖

6、弘忍把衣钵传给慧能后,宣布慧能是自己的传人,为六祖;同时告诫他本门的秘笈是“以心传心”,要引导弟子们自悟。C.弘忍传授完《金刚经》后,身体十分虚弱,已经到了气如悬丝的地步,为了保护好本门的法器,他要求慧能赶快离开佛堂。D.“南能北秀”都属于弘忍一派,因传人有南北分别,所以这样说。神秀大师处北方,故称“北秀”;慧能居南方,故称“南能”。解析 C项,理解错误,“自古传法,气如悬丝”不是形容身体虚弱,而是说传授法器时的危险。答案 C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译文: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翻译的重点是对一些佛教专用词语的理解。如“法”“渐顿”“见”等。答案 为什么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呢?佛法只有一种,人领悟佛法的见性有快有慢,领悟慢的,就采用渐悟,领悟快的,就采用顿悟。佛法本身虽然没有顿、渐之分,但是人的根器却有敏捷与迟钝的区别,所以才有渐、顿之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