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ID:14166769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6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李吉(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南京210095)摘要:异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本文概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组成结构、生理功能特点和提取工艺。同时对我国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关键词:大豆异黄酮;组成结构;生理功能;提取工艺;研究应用研究表明,除防癌抗癌外,大豆异黄酮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以及更年期综合症具有预防甚至治愈使用。1990年,美国癌症研究所确认大豆中有5种成分具有抗癌活性。这五种成分分别是:植物甾醇、肌醇六磷酸、大豆皂甙、胰蛋白酶抑制素和大豆异

2、黄酮。近几年,科学家们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大豆异黄酮。自然界中异黄酮资源十分有限,大豆是唯一含有异黄酮且含量在营养学上有意义的食物资源。近年来,美国癌症研究所提出了“功能性食物”概念,大豆是最先被确认归入这一范畴的食品之一。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不仅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活动,还能对人体发挥有益的生理调节作用。本文就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组成、生理功能及提取工艺对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大豆异黄酮的概述(一)组成结构大豆异黄酮的英文名是SoybeanExtractPowder第5页共6页。它是从天然植物大豆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大豆种皮、胚

3、轴、子叶中。现在已知的异黄酮(包括含或不含葡萄糖苷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2种。是一类具有广泛营养学价值和健康保护作用的非固醇类物质。自然界中大豆异黄酮的资源十分有限,仅存在于豆科蝶形花亚科的极少数植物中,大豆是唯一在营养学上有意义的食物资源。其分子结构与雌激素有相似,因此大豆异黄酮又称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是多酚类混合物,大豆异黄酮的组成、存在形式主要包括染料木素、大豆黄素和黄豆黄素。天然情况下它们大多以葡萄糖苷形式存在,近年来发现发生乙酰化、丙二酰化、琥珀酰化转变的异黄酮苷。其中起到生理功效的主要是染料木素、大豆黄素及其苷[1]。(二)代谢与吸收

4、大豆异黄酮在通常情况下为固体,熔点大都在100℃以上,常温下其性质稳定,呈黄白色,粉末状,无毒,有轻微苦涩味,在醇类、酯类和酮类溶剂中有一定溶解度,不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难溶于石油醚、正己烷等。大豆异黄酮主要在人体肠道内代谢和吸收。大豆异黄酮的代谢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并受饮食结构的影响,如用不同来源的淀粉饲养时,大豆异黄酮在小鼠体内的代谢物则不同,饲喂土豆淀粉的小鼠,血液中马雌酚的含量显著高于饲喂大米淀粉的小鼠,并且小鼠肠内葡糖苷酶的活性亦有明显差异,这可能是不同来源的淀粉影响了小鼠的生理代谢过程或肠内菌丛组成E6]o另有报道,每天食用大豆食品的成年人中

5、,约有30%~50%在尿液中检测不到马雌酚,原因尚不清楚[2]。婴儿出生4个月内喂食大豆制品时也检测不到马雌酚,这说明肠内菌丛的组成对大豆异黄酮的酶解很重要。人体试验表明大豆异黄酮吸收率约10%~40%。吸收的异黄酮大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少量与硫酸结合,结合型产物在结肠微生物产生的结合物酶作用下去结合,产生苷原再吸收入血。其它大部分将被肠腔内的微生物通过杂环裂解的方式降解和代谢,并最终由尿液排出[3]。二、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一)大豆异黄酮与癌症第5页共6页与欧美国家相比,亚洲国家居民的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大肠癌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同时激素依赖性疾

6、病的发病率也较低[4]。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豆的高消费量是亚洲居民这类癌症低发的主要原因。体内体外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大豆异黄酮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如人类乳腺癌、胃癌、肺癌和结肠癌等。目前已经明确大豆异黄酮抗癌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一、类似女性雌激素作用以及抗激素作用;二、抑制与癌相关的酶活性的作用,特别是酪氨酸蛋白激酶;三、在癌细胞增殖的阶段,具有抑制血管增生的作用;四、消除活性氧,从而具有抗氧化作用;五、调节细胞周期[5](二)大豆异黄酮与骨质疏松众所周知,骨质疏松是由于骨骼钙质溶出,造成钙质流失。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发病率可高达20%~50%,

7、因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症状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症状、精神症状及新陈代谢障碍[6]。大豆异黄酮是典型的植物雌激素,具有弱雌激素活性,约相当于十万分之一的雌二醇活性,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延缓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双向调节平衡功能。NaxL等"1及WangXW等Ho通过研究发现,以大豆异黄酮喂饲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可增加去卵巢大鼠股骨的骨密度,抑制骨量丢失对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大豆异黄酮可缓解更年期后的骨质疏松症。非类固醇的植物雌激素在骨重建上与传统的雌激素不同,骨

8、上有ER—B,可与雌激素特异结合。它可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引起破骨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