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96881
大小:6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30
《大豆异黄酮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资料汇编第3卷第3期中国食品学报Vol.3No.32003年9月JournalofChineseInstitute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Sep.2003大豆异黄酮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1)大豆异黄酮的代谢及雌激素特性袁建平王江海刘昕(中山大学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广州510275)摘要大豆尤其是大豆胚轴富含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大豆异黄酮。人体内的两种专一肠道细菌能将大豆异黄酮中的大豆苷和染料木苷代谢为相应的糖苷配基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马雌酚是大豆黄素在肠内细菌作用下的代谢产物,具有比大豆异黄酮更高的生理活性;但幷非在所有摄取大豆异黄
2、酮的健康成年人体内都能产生马雌酚;马雌酚的产生与体内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肠内菌丛有关。大豆蛋白能影响肠内菌丛的构成,进而提高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率。大豆异黄酮是一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具有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双重活性,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预防和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关键词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生理活性代谢文章编号1009-7848(2003)03-0081-0585资料汇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亚洲妇女的更年期潮热出汗症状明显比西方妇女轻微[1]。亚洲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仅为西方妇女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2]。移居美国幷接受西方饮食方式的亚洲人,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
3、显增高[3]。研究表明,亚洲人因摄入大量的大豆及大豆制品,而使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西方人。这与大豆及其制品中所含的弱雌激素即大豆异黄酮有关[1]。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在饮食中富含大豆异黄酮的人群中,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低量摄入大豆异黄酮的人群[4]。鉴于大豆异黄酮所具有的显著生理活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有益作用,美国FDA于1999年10月将含大豆异黄酮的大豆蛋白正式推荐为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以减少冠心病危险的健康产品[1],显示出大豆异黄酮对健康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同,促使人们对大豆异黄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4、。1大豆异黄酮及其吸收和代谢1.1大豆异黄酮的种类大豆异黄酮是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植物雌激素,它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子叶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0.1%~0.3%,而胚轴中异黄酮含量较高,可达1%~4%。从大豆中已发现幷分离出12种异黄酮化合物。其中有3种糖苷配基(Aglycones)[即大豆黄素(Daid-zein)、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和9种对应的异黄酮糖苷(即葡萄糖苷、丙二酰基糖苷和乙酰基糖苷)。大豆中的异黄酮糖苷约占总异黄酮的98%。大豆胚轴中的异黄酮构成与大豆子叶不同的是,其大豆苷含量高于染
5、料木苷。大豆胚轴除含丰富的异黄酮外,还含大豆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剂、肌醇六磷酸和皂角苷等多种活性组分[5]。1.2大豆异黄酮的代谢及药代动力学收稿日期:2003–06–17大豆异黄酮糖苷主要在人体肠道内代谢和吸收,再传递至肝脏,幷进入肠肝循环。肠内菌丛对大豆异黄酮的代谢起决定作用[6],幷明显影响异黄酮的生物利用率[7]。Hur等已从健康人体内筛选出专门代谢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肠道细菌,其中大肠杆菌HGH21和格兰氏阳性菌株HGH6均具有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能将大豆苷和染料木苷85资料汇编82中国食品学报2003年第3期85资料汇编代谢为相应的糖苷配基。在缺氧条件下,菌
6、株HGH6还能将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分别转化为二氢大豆黄素和二氢染料木黄酮[8]。Richelle等将非发酵大豆食品中的异黄酮糖苷预先进行酶水解产生糖苷配基,然后研究食用糖苷配基是否能提高异黄酮的生物利用率。实验结果证实,将异黄酮糖苷预先水解为糖苷配基幷不能提高大豆异黄酮糖苷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9],表明异黄酮糖苷和糖苷配基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幷无差别[9,10]。日本学者Wakai等对发酵豆制品所进行的研究表明,由于日本豆面酱味噌(Miso)含有高浓度的亚硝胺前体,使日本一些高味噌摄入地区的肺癌发病率明显较高。尽管味噌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Wakai等认为异黄酮
7、糖苷经发酵转化为非结合态的糖苷配基可能是其抗癌功效降低的原因之一[11]。Setchell等研究了大豆异黄酮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当10名健康女性摄入不同剂量的大豆苷和染料木苷后,分别对她们的血浆和尿中异黄酮的浓度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血浆中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浓度在4~8h后达到高峰,半排泄期分别为8.0和10.1h。研究还发现,大豆异黄酮在绝经前后妇女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没有差别,表明异黄酮的吸收和分布与年龄和更年期状况无关。随着摄入大豆异黄酮剂量的增加,通过尿排泄的异黄酮的量占摄入量的百分比也随之下降,说明大豆异黄酮的药代动力学呈非线性变化[7]。根据药代动力
8、学的研究结果,为使血浆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