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教育者的启示初探.doc

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教育者的启示初探.doc

ID:14111791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6

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教育者的启示初探.doc_第1页
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教育者的启示初探.doc_第2页
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教育者的启示初探.doc_第3页
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教育者的启示初探.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教育者的启示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教育者的启示初探  摘要:把老子“无为”思想贯穿于教育活动中,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无为”思想中蕴含着教育者应具备无私、不争、贵柔、自知等基本修养,要求教育者应拥有母性胸怀,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应淡泊名利,达到“不争而争”的境界;应注重柔性管理,达到“无为自化”的境界;应永恒进取,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关键词:“无为”思想;教育者;基本修养;启示    教育是文明传承的根本途径,在对教育的研究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仅五千言的《道德经》一书

2、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尤其是其中备受推崇的“无为”思想,给教育管理研究带来了有益启发。  1老子“无为”思想在教育中的地位  老子在《道德经》(以下凡此书文选德的《<道德经>诠释》皆标注页码)中多次提到“无为”思想,如“为无为,则无不治”(第50页),“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第71页),“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158页),“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第192页),“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218页),“为无为,事无

3、事,味无味。”(第236页)等等,可见其分量之重。老子讲“无为”,从表面上看似乎消极,但是其真正的想法却是乐观向上的。他提倡柔是为了克刚,提倡弱是为了胜强,提倡不争是为了前进,提倡无为是为了无不为。  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哲学范畴,落实到现实中,是处理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的准则。“无为”思想落实到教育中就是提倡“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47页),意指教育者应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事务,实行“不言”的教化。所谓“不言之教”,是指多说无益,强调少而精,关键是少说多做,以身作则

4、,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影响感染教育对象。  老子的“无为”思想,其真意就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以教育情景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以及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手段,潜移默化,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提高认识,不断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并不断得以提高。  反观现在的教育,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如同齿轮一样不停地学习着,校规校纪和老师们发号的施令则是驱使他们学习的鞭子,这些举措无疑压抑了学生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所有这些现

5、象与表现无不与老子的“不言之教”相背离。因此,在当今的教育活动中,借鉴汲取老子的“无为”思想应该说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老子“无为”思想蕴含着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修养  “无为”思想贯穿于教育活动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良性反应,老子无为思想中蕴含着他对教育者的一种期盼,他希望教育者能像圣人一样,拥有圣人般的基本素养。  2.1无私  “4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63页)老子指出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是由于天地间的运行与生长万物不是为自己。因此,那些能够受到人

6、们拥戴的圣人,不仅把自身利益放在他人之后,甚至还把自己置之度外,这样自身反而能得到保全。老子以天道为喻,提出了以退为进,以屈求伸,告诫教育者如果事事争第一,处处求全,就会不分主次,做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从出于众,毁必随之”。提倡教育者应以谦恭退让、无私、自律的方法与手段来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  2.2不争  《道德经》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本,天地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是“道”所产生并依“道”的规律运行而生存,从而真正体现“道”,赞美天地,以自然界的事物

7、来喻人、教人,进而以天道推及人道,并希望人道效法天道。老子用水性和张弓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第66页)水甘于处在人们所厌恶的低洼污秽处,这种品格胜过儒家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具有默默奉献的精神。作为教育者要比其他任何职业的人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应像水一样具有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所谓“水滴穿石”。“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第276

8、页)老子以张弓射箭为喻,强调教育者应正确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为建立一个和谐的环境,把自己放在适中的位置。  2.3贵柔  为实现教育者的“无为”,老子充分强调了要将“贵柔”作为实现“无为”的重要内容,提出教育者要遵循“柔”的规律,培养“贵柔”的美德。老子认为,柔就是要顺时而变,接受新事物。在自然界,新生之物总是柔弱的,而柔弱的新生之物却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所以“柔弱”是“生”的自然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