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老子“无为”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老子“无为”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是启发人的思想觉悟,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在如何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老子“无为”思想的分析,探讨了老子“无为”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诸多启示。 【关键词】“无为”思想老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贯彻落实《意见》精神,
2、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古代优良传统对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仅五千言的《道德经》一书蕴含着丰富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其中备受推崇的“无为”思想,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带来了有益启发。 1老子的“无为”思想 “无为”思想在《道德经》中被多次提到,如“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3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57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道德经》63章)等等,可见其分量
3、之重。 其中,老子极力强调“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2章),意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事务,实行“不言”的教化。但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强加干涉或强作妄为,让受教育者自由发展,达到“不为”之境的有所作为。 由此可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管理者不应该靠发号施令或用校规校纪来约束、干涉受教育者自然发展,而是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资质的提高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受教育者,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老子“无为”思想对高校思
4、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认知能力、工作能力、为人处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素质修养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科学发展。挖掘老子思想中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精华仍有很重要的意义。 2.1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拥有母性胸怀 (《道德经》2章),“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意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拥有母性广阔的胸怀,应该注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让受教育者自然发展变化,不应将他们占为己有;如果当他们有所成就不能自恃有恩,更不能认为这是你的功劳而要求报答。汶川地震中,民主中心小学袁文婷老师一次次冲进危险的教室,
5、用柔弱的双手抱出了13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时,教学楼轰然倒塌,年仅26岁。在地震中这样置生命于不顾的老师还有很多,她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是用自己的身躯把孩子们紧紧的保护起来,而自己却没和亲人做最后的道别。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2.2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保持沉着冷静的思维方式 老子以达到“无为”思想,成为“圣人”,作为教育、管理的最高宗旨。“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老子强调要辩证全面地看待困难和容易的相互关系。他指出处理困难的事情要从容易之处入手,实现大的目标要从细微之处着手。由此,老子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沉着冷静,切不可头脑发热、心智迷失、好高骛远。 老子同时启迪受教育者只有脚踏实地,时刻保持“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精神状态,从点滴做起,于细微处见精神,于持久中见毅力,才有望克服前进道路中的坎坎坷坷,做到事业有成,对社会有所贡献,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3加强思政干部的队伍建设 2.3.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这一过程是循
7、环往复的,首先要通过理论指导做什么?如何做?其次通过实践见证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通过实践发现理论的不足再对其进行分析改进;最后再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理论与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思政干部要在遵循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认真学习有关本部门的理论知识,创新方法,始终以提高效率为目的。 2.3.2监督评价机制与素质修养提高相结合 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强监督评价机制大大提高了思政干部队伍建设的保障性,但是最根本的还需从干部自身着手。老子说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8、意思是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戒欲戒奢,不多事扰民,自然会影响百姓,使他们也能远离骄奢淫逸,自然顺化成淳朴之人。因此,作为思政干部,应时时刻刻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的磨练,化被动为学生服务为主动为学生服务。 2.4加强受教育者的意识教育建设 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充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