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08694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6
《探究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结束,教师就对试卷进行讲评.而试卷讲评课不同于新课或习题课,它是在考试之后,教师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是深化提高,以便调整教学方向的课.它具有总结、矫正的作用,能对知识有效总结,提高教与学的能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复习课.这种课通过师生共同矫正知识理解上的偏差,弥补解题方法的缺陷,寻找解题最佳途径,达到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是教学常规测试、全面实现检测功能不可忽视的环节.上好试卷讲评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数学概念、熟练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地巩固数学知识结构,而
2、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我有以下几个想法: 一、分析试卷要求达到的目标和教学要求 教师要对试卷认真分析,可以粗略制定本次测试的双向细目表,根据双向细目表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个人认为试卷讲评课需达到以下目标:(1)分析错误――指出学生答题中的各种知识错误和方法错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明确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答能力.(3)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认识自身与他人的差距.(4)知识提炼――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
3、归纳,站到数学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5)总结方法――总结解题中的有效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途径,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认真备课,精心准备 1.重视试卷分析 每次集中阅卷过后,教师要根据数据总表,首先做好数据的分析工作,可以横向或纵向对成绩进行比较,如班级成绩总体情况、最高分、平均分、各分数段的人数、试题最高分、优秀率、及格率、与上次考试及其他班的考试情况进行比较等,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心中有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此外,在阅卷时统计一下每名同学的错误情况及每一个题的错误率,在讲评试卷时能有的放矢. 2.教师认真
4、备卷 教师讲评试卷之前应对试卷认真解答并分析,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与学生同步进行答题,这样既能了解试卷中所考的知识及分布情况、试卷的难易度、每一知识板块的得分等情况,又能弥补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把握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对阅卷过程中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抽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评.对考题设计要进行分析(即出题人的意图),看同学们是否达到要求,同时还要指出可能的变化方向,让学生心中有数.换句话说,教师阅卷时不是简单地打“勾”、“叉”,要把学生的错误记录下来并加以统计.另外,对于主观题,还可在试卷上写下批
5、语,如“题目没有读懂”“没有抓住等量关系”“材料有效信息未提取完”等;整体上的分析还可制定成绩分析统计图和各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三、注重试卷讲评课的方法和策略 1.试卷讲评应具有激励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考试后,学生最关注的是自己的试卷上老师给打了多少分.通报有关数据让学生心中有数,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坐标,但又不将学生的成绩一一公布,这样有利于保护成绩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试卷讲评时,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多激励,少批评.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的答卷优点要表扬,如书
6、写整洁,解题规范,解法有独到之处,有创造性等,讲解时可将试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思路、方法用投影展示于课堂.要对取得好成绩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对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对易错的题认真讲解,可以激励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以挖掘成绩、找出不足,帮其分析原因,使每名学生通过考试都能有所收获. 2.建立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参与性的模式 一般试卷讲评课时教师会以分析讲解为主,但“教师一卷讲到底,满堂灌”的讲评方式越来越失去吸引力.试卷讲评本身就是一种反思性教学活动,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收不到好的讲评效果.因此,教师
7、应尽量提供学生自己总结、自行讲评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展开个人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错误之处,进行自查自纠,自己解决不了的和其他学生合作探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一套试题中各道题的难度是不一致的,每名学生出错的题目和程度也是不一致的.如果期望面面俱到,而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试卷讲评就会丧失重点,引起学生的厌倦,试卷评讲就收效甚微.所以在讲评前,教师要针对普遍问题与个别问题进行认真备课.首先应抓具有共性的典型错误,通过“查病情”“找病源”,探究
8、正确思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辨析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思考,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及时渗透数学思想 如这样一个试题: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AD=3,DC=5,BC=10,梯形的高为4.动点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