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与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与培养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论文摘要】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状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培养的相应措施,明确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树立和实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
2、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是我国高等人才培育的基地,其最根本任务是育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为此高校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任。 1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状况 近几年来,我们对高校学生荣辱观状况的进行跟踪调查,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人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崇尚科学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状况的主流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趋势。但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社会经济
3、又正处于转型期,而国际国内形势又复杂多变,也给一部分大学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消极影响。如有些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和理想信念模糊;有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崇拜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有些大学生道德品质缺失,善恶、美丑不分,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有些大学生畏惧艰苦奋斗,好逸恶劳;有些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等。这些消极影响虽不是荣辱观状况的主流,但其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与培养产生的消极作用是就显而易见的,弄清楚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与培养。 2当代大学生荣辱观形成原因 面对新形
4、势、新情况,少数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动摇,荣辱观念发生偏离,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如下: 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矛盾也日益突出,分配不公平、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同时西方崇尚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不足,追名逐利思想明显,面对社会发展规律、国家前途命运、自己的社会责任,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导致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理想产生了迷茫。3 道德观念弱化、法律意识淡薄。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盲目传统的道德权威,而是更加注重
5、自身的内心感受,只有“人人为我”的意识,没有“我为人人”的观念。当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及丑陋现象,依靠良心控制行为的道德观念明显弱化。同时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侵害了公众利益,而做出恶意破坏行为,导致违法现象的出现。 价值取向扭曲、诚信缺失。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关注也不断提高。但是部分大学生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对立起来,很少考虑个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同时为了个人利益的获取,在学习、生活、工作上存在虚伪,弄虚作假的行为,彼此之间缺乏信任,互相猜疑。 社会责任感意
6、识缺乏。部分大学生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奉行个人至上的原则,违背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只强调个人的权利、前途、荣誉;只考虑个人的才能和个性的发展而不考虑国家、集体和社会的需要,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为大众谋利益的意识。 3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教育与培养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和学校要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大学生塑造成为具有品德高尚、远大理想、能承担民族复兴的优秀人才。 第一,营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氛围,把荣辱观教育纳入高校的整体教育与管理体系中。学校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结合,把社会主义荣
7、辱观教育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中,建立以荣辱观主要内容的教育长效机制;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门课程、社会实践、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贯彻,真正做到环境育人、课堂育人和全员育人。 第二,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国外内形势变化及大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让大学生能自觉以荣辱观的要求作为行为准则,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