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017073
大小:15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25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www.ks5u.com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段高三联合考试语文科试卷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思乡的基础是离乡,在乡的人不会思乡,“乡”作为价值形态无疑只对无乡者或离乡者才有意义。只有当一个人在实际的存在状态中陷入了无
2、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困境,“乡”才会作为一种补偿价值而成为流浪儿的精神支柱,成为思的对象。这样,思乡就常常与作客相联系。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京城一批统治者(尤其是皇帝)的手中。知识分子,尤其是中下层知识分子要想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就必须离乡漫游天下,尤其是游历京城。在科举制度和异地为官制度的制约下,他们如果想要让统治者知道自己的才能,就必须离乡;而一旦做了官,或留在京城,或充任各地的地方官,又基本上很少能回到家乡做官。然而,中小地主出身的士大夫都有浓厚的宗法乡土观念,不以他乡作故乡,因而家乡总是为他们难以忘怀。林语堂指出:“关于中国社会所宗奉的五大
3、人伦,其中四伦是与‘家’有关的。此五大人伦即君臣之关系,父子之关系,夫妇之关系,以及兄弟和朋友之关系。其最后一伦朋友之关系可为之合并于家庭,因为朋友乃为那些可以包括进家的范围内的人——他们是家族间的朋友。”家的这种核心地位使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其仕进阶段总有一种流落他乡之感,时时体验到自己的作客身份和流浪状态。-16-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作此诗时正当年少气盛,壮志满怀之时,本不应有思乡病。但在王维的眼中,任何别的地方都是异己的,都无法取
4、家乡而代之。“异”字突出表明了诗人所处的是一个陌生的、异己的世界。对于客子而言,异乡与家乡是敌对的,因而是“异乡”;而反过来,异乡中的游子,对于这个异乡而言,也是异己的、敌对的,因而是“异客”。两个“异”字充分揭示了“异客”与“异乡”的敌对与距离,“异乡”不认同“异客”,“异客”更不认同“异乡”。在异乡的人只能是客,永远是客,“客”这个词在表面的尊敬后隐藏着内在的疏远和距离:客人不是自家人,更何况是“异客”。“客”的身份永远是流浪者,是不能介入这个世界的“局外人”,是飘泊天涯的游子。(摘编自陶东风《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中的异乡与异客》,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
5、析,正确的一项是A.离乡是思乡的前提,因此只要一个人远离了家乡,他就必然会产生浓厚的思乡之情。B.在中国古代,由于以皇帝为首的统治者都集中在京城,所以知识分子必须离乡进京。C.科举制度和异地为官制度造成的“作客”现象是士大夫知识分子思念故乡的主因。D.漂泊的游子对其流浪者身份的认同让他们无法融入进异乡,永远是异乡的“局外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阐明了离乡与思乡的联系以及故乡的价值,从而引出了下面的论述。B.第二段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分析了知识分子产生作客之感的原因。C.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引用都是为了证明对于客子而言,异乡与家乡是敌对的
6、。D.第三段中对“异”字的分析推导出了“异乡”与“异客”互不认同的结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人而言,故乡既是思念的对象,也是他们的精神支柱。B.在林语堂看来,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这几大人伦关系都是与“家”有关的。C.家在人伦关系中核心地位使士大夫知识分子在仕进阶段总有一种流落他乡之感。D.在“客”这个貌似尊敬的称呼背后,隐藏着异乡对外来游子内在的疏远和排斥。【答案】1.D2.C3.B【解析】1.试题分析:A项,“只要……就”逻辑关系错,原文为“只有……才”;B项,原文是在“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时期”,另外“统治者都集中在京城”也
7、有误;C项,“主要原因”的表述无中生有。2.试题分析:第二段引用林语堂的话是为了论证家在五大伦理关系中的核心地位。-16-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C论据作用分析不当。3.试题分析:君臣伦理关系与家无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