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ID:14015447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5

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今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治疗为抗凝组与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加抗凝治疗为溶栓组,进行对比性回顾分析。结果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0.0%(54/60),溶栓加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1.7%(55/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采用抗凝治疗亦是有安全的、有效的

2、,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导致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以及血栓阻塞静脉管腔,造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故其初期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下肢肿胀和全身反应。疼痛多出现在小腿背侧、大腿或腹股沟等区域。主要是因为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端静脉急剧扩张、刺激血管壁内末梢神经感受器的缘故;肿胀可表现为双下肢肿胀,但绝大多数为单侧下肢肿胀,主要是因为血栓形成后,血液回流障碍所致;全身反应主要包括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增多等[1]。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今我院收治的120例

3、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今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20~78(平均51.8)岁。左下肢92例,右下肢25例,双下肢3例;中央型1例,周围型4例,混合型115例。病程12h~1年,平均病程12.6d。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4100U/12h

4、皮下注射。与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加抗凝治疗对比性回顾分析。溶栓治疗结束后加服华法林,口服3d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钙(即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钙重叠使用3d);未行溶栓治疗者则于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后5~7d开始加服华法林,同样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钙重叠使用3d。  1.3统计学处理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χ2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0.0%(54/60),溶栓加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1.7%(55/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5、.05),见表1。  3讨论  肿胀的程度依静脉闭塞的程度和范围而定,可分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和股青肿。小腿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膪静脉血栓形成,病变主要在小腿,表现为小腿的肿胀;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起源于髂-股静脉的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大腿内IN(股三角)明显胀痛,以及下肢广泛性明显肿胀;股青肿是指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严重类型,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广泛血栓形成而完全阻塞,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严重障碍,同时引起肢体动脉痉挛,出现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整个下肢广泛性严重肿胀,呈青紫色[2]。  目前,抗

6、凝及溶栓仍是我们治疗DVT的主要方法。尽管急性期DVT也可采取手术治疗,但绝大多数DVT患者经抗凝及溶栓等治疗也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为重要。对于这两种方式的作用、效果,以及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剂量、不良反应等进行介绍,还涉及目前尚存争论的一些问题[3]。治疗开始时应给予大剂量肝素以阻止血栓进一步生长。①给予静脉内30~50mg肝素冲击量,接着应用微滴泵每小时持续泵入0.08~0.12mg/kg的肝素。抗凝效果通过监测激活的凝血酶时间(ACT)、APTT而获得。治疗过程中须调整肝素输注速度以保持ACT在200~

7、300s或APTT时间达到对照值的1.5~2倍,至少6h检查1次。ACT检测方法简易,病房内即可操作,且可随时反复监测,但在敏感度和精确度方面比后者稍差[4]。当肝素剂量稳定后,至少2次/dACT或APTT检查。必须保持最低程度的抗凝水平以使机体获得有效的抗血栓形成状态。抗凝不充分可导致血栓进一步发展、复发及肺梗死(PE)的发生。如果APTT保持>1.5倍对照值,很少发生血栓再发,抗凝达不到这一标准可导致20%~25%的复发率[5]。如果APTT低于对照值的1.5倍,血中肝素水平可通过追加额外剂量及加快输注速度来迅速升高。当APTT持

8、续偏高,肝素输注可短时停止,但不要>1h。肝素需要量常常在病变发生的头几天最大。②静脉间断推注:按0.8~1.0mg/kg体重的剂量一次性静脉推注或输液小壶内滴注肝素,每6h用1次,每次给药前行ACT或APTT监测。控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