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010700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5
《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就业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结果,也关系到他们能否在激烈竞争的职场立足,寻求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受政府宏观指导、社会经济发展、高校教育培养和大学生自身不足的制约,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力不高,导致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不高、职业稳定性差的情况依然存在。研究大学生的就业力提升策略,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素质洋葱模型是由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RichardBoyatzis)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中麦克利兰所提出的著名的冰山素质模型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后提出
2、来的,主要提出了素质的核心组成要素,并说明了各组成要素可被观察和衡量的特点[1]。该模型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洋葱模型是把素质由外到内划分为层层包裹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知识、技能、自我形象与价值观、态度、个性和动机,处于模型最核心的位置为动机。其中裸露在表皮上的部分为知识和技能两个要素,二者是对受雇者基础素质的要求,它不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这一部分素质也称为显性素质。显性素质是容易被测量和观察的,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而动机、个性、态度、价值观、自我形象等素质则潜藏于表皮下的深层部分,这些属于隐性素质,它们是作为区分绩效优异者与
3、平平者的关键因素,不容易被观察或测量,也难于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受雇者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提升这部分素质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渐变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洋葱模型中的素质组成要素,越向外层的素质,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而越向内层的素质,越难以评价和习得。 大学生的就业力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它又被称为可雇佣能力、就业竞争力三个层次的能力。大学生显性就业力素质存在的问题。1.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部分大学生自主学习
4、能力不强,对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缺乏学习的欲望与动力。另外,当前大部分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与社会需求脱节。2.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我国各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趋同,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毕业生就业力同质化现象严重,最终出现了“学校培养的人才,社会不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不培养”的尴尬局面。3.创新能力欠缺。我国大学生虽对创新充满兴趣和热情,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缺乏足够的毅力,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新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创新方法能力远低于外国学生,创新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二)大学生隐性就业
5、力素质存在的问题。1.自我认知不准。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常常缺乏定位,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心浮气躁,要么“眼高手低”,自我评价过高,要么悲观失望,对就业采取退缩性的自我防御策略。2.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缺乏部分大学生职业方向不明,报考时没有清楚的认识学校和专业,主要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张胜利朱育锋图1素质洋葱模型等[2]。也就是说,大学生就业。力不仅仅是指找到工作的就业技能,还应该包括后续的胜任工作、适应工作变化及获得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从素质洋葱模型来看大学生就业力,它主要指那些能够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包括“
6、获得工作”、“保有工作”、“做好工作”决定于家长的意志。到大学后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没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更不要说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了,导致在职业选择时会多走弯路,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3.综合素质不高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片面强调技术教育或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部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比较欠缺,忽视职业职责、内在品质、良好人际关系等的积累,就业力结构畸形发展。大学生就业力素质不高的原因。1.从学校方面来看。许多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单纯地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或者自身已有的办学条件或者是从经济效益考虑设置专业,造成人才培养
7、与市场的脱节;另外,高校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教育未形成体系,对就业形势和就业观指导不够,缺乏个性化指导,不关注新兴行业等。2.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当前部分大学生在面对职业、就业问题时,职业方向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部分大学生在真正就业时表现为求职技能训练不够,求职能力欠缺,就业期望值偏高,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和个人素养。3.从政府和社会环境方面看。政府在介入大学毕业生的配置和安排活动中力度仍然不够,没有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竞争环境和奖励措施。另外企事业单位也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要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关键是要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