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_0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_0

ID:14009777

大小:3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5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_0_第1页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_0_第2页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_0_第3页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_0_第4页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_0_第5页
资源描述: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以社会排斥为概念工具,分析了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到的各种排斥。这些既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利益,也制约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以就业为核心的反社会排斥政策成为解决我国失地农民“失地又失业”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社会排斥;失地农民;就业  失地农民是指那些由于工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或基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因耕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但仍保持着农民身份,尚未

2、真正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民[1]。由于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就业环境尚不成熟,农民一旦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一切生活的来源和保障。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了“种地无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收入无路”的“四无”人员。失地农民为了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到头来却成了新的弱势群体,其原因固然存在一些制度、政策上的不合理因素,但是,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就业难导致失地农民生活困难、收入无路,难以融入新的城镇生活,这可用社会排斥理论进行分析。反社会排斥是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以就业问题为核心的社会政策能够让失地农民重新融入社会,达到反社会排

3、斥的目的。  1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  由于西方社会的政治传统和文化背景不同,对社会排斥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排斥首先由法国学者勒努瓦在1974年提出,是指那些不能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人,包括残疾者、自杀者、反社会者等,这个时期的社会排斥指涉的对象比较狭隘。至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对社会排斥的使用,已转变为“与技术改变及经济重构有关”的“新贫”。1988年,欧盟在第2期的欧洲贫穷方案中第1次提到这个字词,1989年的欧洲社会宪章中第1次官方文献中使用。从90年代起,社会排斥成为欧盟社会政策的焦点。对于社会排斥的概念内涵,欧洲各国在使用上并没有单一的架构,

4、而是受到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影响有所不同。尽管理解不同,但是社会排斥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①社会排斥是一个多面向的概念,即就业、教育、住房、人际关系等被排斥,或分为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排斥;②强调社会排斥是由不同的社会推动者和施动者导致的;③强调社会排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排斥研究强调是“谁”通过怎样的制度过程将他人排斥出一定的社会领域,重在揭示其中的机制和过程[2]。  近年来,社会排斥广泛地出现于西方的社会政策文献中,成为一种学术及公共政策的新流行。阿马蒂亚·森认为[3]:“在农村,对一个没有土地的家庭而言,其处境是很艰难的······无论一个家庭是否重

5、视其与‘自己的土地’之间的关系,没有土地都会使该家庭遭受进一步的经济与社会剥夺。”因此,国外对社会排斥的理解与研究同样对我国目前的失地农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失地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排斥  由于社会排斥具有以上特征,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分析弱势群体的概念工具。因此,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我国失地农民沦为城市中新的弱势群体这个问题还是相当有用的。  经济排斥  经济排斥指个人、家庭和地方社区未能有效参与生产、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2]。失地农民最先遇到的排斥就是经济层面的,一是在就业的选择上,由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低,在务农以外的其他工作岗位上竞争能力差,难以

6、在城里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一些失地农民具有一技之长,也大都在一些“次属的、非正式的劳动力市场”工作,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低,且无任何社会保险。二是体现在劳动报酬上。大多数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与城里正式职工的劳动报酬体系完全不同,主要表现为同工不同酬,还包括社会福利、医疗补贴、养老保障等,这就直接导致了失地农民的收入贫穷。三是经济购买能力低。失地农民进城生活,他们参照的就是城里的生活标准,微薄的报酬只能使其勉强在城市中维持生活,经济购买力根本无从谈起。  政治排斥  政治排斥是指个人和团体被排斥出政治决策过程,这些个人和团体缺乏权力、没有代表他们利益的声音。[2]在征地

7、过程中,政府掌握着征地的绝对控制权,农民被排除在征地协商和利益增殖分配之外。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大行“圈地风”,低价征高价卖,与民争利,或在发放征地费用时层层扣押,直接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当出现失地农民集体上访事件时,一些地方又采取强制措施,结果激化了干群矛盾,为国家和社会的不稳定留下了隐患。  社会关系排斥  社会关系排斥或社会孤立是指个人被排斥出家庭和社会关系,即指交往人数和频率下降,社会网络分割和社会支持减弱[2]。失地农民进入城镇之后,即使他们的工作地点在城内,却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社会交往以及日常生活的种种活动中,他们基本上还是局限于群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