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就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ID:8877072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0

【就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_第1页
【就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_第2页
【就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_第3页
【就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_第4页
【就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就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就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更多的农民不得不放弃养育自己的土地,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然后失去土地的同时,他们也失去了维系自己生活的劳作方式,继而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失地农民在就业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根据现实生活中所暴露出来就业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希望我们的农民朋友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何谓“城市化”?就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并导致了农村的物质文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

2、城市接近的过程。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在不断推进,城郊结合部不断被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拆迁开发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同时,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等,很多失地农民未能就业。一、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一)就业率普遍偏低曾经,有关部门根据现实情况做过如下统计:平均每征收两亩地,就导致有三个农民失业。那么,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速度进行推算,每年征地三百万亩,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在2030年将达到一亿一千万人。无论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积极欠发达地区,因失地问题而导致失业且未找到新工作的人数均已超过半数,失地农民就业率低下的问题在全国普遍较为严重。

3、(二)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在失地农民中,有两类群体存在就业最难的问题:第一类人群是年长的农民,他们的年龄偏高、文化程度不高、体力有限、技能缺乏,因此选择行业十分困难;第二类是生存环境较差的失地农民,这部分人因为远离城市、处于郊外,缺少与新鲜事物交流的机会,从而就业意识淡薄,择业观念保守,就业机会可以说少之又少。对于已经就业的失地农民,我们对其工作的方式进行分析,绝大部分农民选择进入城市为他人打工,极少数农民会参加企业、政府提供的各类技能培训;我们对其就业地点进行分析,大多数人的就业地点是在个体户、饭店、工地等地方,只有少数进了外企、政府;从他们的具体工作可以发现失地农民大多是从事一些短工,劳务工

4、、保姆,摆地摊等收入低,没有劳动保障的工作。而自主创业,搞个体经商的人数很少,这与其文化水平,个人能力和传统思想有着直接联系。(三)就业和收入缺乏稳定性有的失地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但是因为学历普遍偏低,这些工作往往是又脏又累又辛苦、收入偏低、危险系数却很高的岗位。除此之外,这些工作的稳定性较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这些就业机会就有可能失去,这样的选择并不是长远之计。因此,即便是已经就业的失地农民,其不稳定的职业待遇和较差的社会保障依然还是他们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四)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意愿不高不可否认,城市化进程造就了一批富裕的农民及他们的后代。这类人群以其地理

5、位置的优势,成为了城市人眼中的富翁。据媒体报道,有的城市的“城中村”在拆迁以后,其所有村民都成为了亿万富翁。他们依靠着几十套甚至上百套的还建房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正是这突如其来的资产使一小部分失地农民沉溺于挥霍、享乐的生活中,失去了对工作的向往与追求。(五)“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升级,经济的发展急需集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兼具的人才,然而在农村,劳动技能差,文化程度低,竞争意识不强,综合能力低下的劳动力却日益过剩,显然,整体素质偏低的失地农民难以满足市场需要。2009年,广东省初级以上的技术工人紧缺,岗位供求比例是1:1.2,而普通农民找工作难度较大,岗位供求比例是1

6、:0.8。在如今的就业环境中,企业招工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很多单位都提出更好的条件想要招到合适的人才;然而对于失地农民来说,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随之产生的是“僧多粥少”的局面。这种双方用工不匹配的情况被称作“结构性失业”。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失地农民缺乏市场竞争力从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制度以及社会化知识水平来看,大多数求职者在必须具备年龄、知识和技能等优势的同时,还必须拥有较高的市场竞争意识。然而与此相比,失地农民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劣势就比较明显了:不高的文化素质、落后的就业技能,陈旧的就业观念。同时,较高的收入预期又使得就业

7、期望值与实际就业机会值产生了矛盾,并成正比不断加剧,从而导致失地农民就业的难度逐步提升。全国范围内的失地农民中,绝大部分有劳动能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小学文化的占29.9%,初中文化的占50.2%,高中以上文化的只占12.4%。尽管这一数据是2004年的,但是还是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文化技能水平问题依然是成为失地农民就业的最大障碍。(二)失地农民受传统就业观念束缚本地劳动力就业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改变不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