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测定

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测定

ID:13995155

大小:370.5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5

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测定_第1页
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测定_第2页
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测定_第3页
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测定_第4页
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测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综合化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测定实验室名称:怡山校区科学楼学生姓名:林健怡学号:040802221学生所在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年级、专业:08级化学类实验指导教师:刘见永2011年11月11日引言酞菁是一个大环化合物,环内有一个空穴,可以容纳铁、铜、钴、铝、镍、钙、钠、镁、锌等金属元素,并结合生成金属配合物,金属原子取代了位于该平面分子中心的两个氢原子。由于与金属元素生成配位化合物,所以在金属酞菁分子中只有16个π电子.又由于分子的共轭作用,与金属原子相连的共价

2、键和配位键在本质上是等同的。迄今为止,已有5000多种的酞菁化合物被制备出来。酞菁不仅仅是一种着色剂,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多功能材料。衍生物的应用已涉及到化学传感器中的灵敏器件、电子发光器件、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盘信息记录材料、电子照相材料、液晶显示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燃料电池中的电催化材料、合成金属和导电的聚合物,其金属络合物也有催化性能【1】。酞菁金属配合物可由不同的方法制备,主要分为插入配位合成法(简称插入法)和“模板”反应合成法。插入法先合成无金属酞菁,再与金属盐反应,这类方法的缺点是产率较低(一般仅为20-30%),而且产物

3、中常混有无金属酞菁,不易分离纯化,近年来已较少采用。“模板”反应合成法(简称“模板”法)是以中心金属作为“模板剂”与可形成酞菁环的“分子碎片”直接发生“模板反应”制得金属酞菁配合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合成步骤较少,产率较高(一般在30%以上),产物中无金属酞菁含量较低,较易提纯。近年来被广泛采用。常见的“模板”反应合成金属酞菁配合物的方法有钼酸铵催化法,惰性溶剂法和DBU液相催化法。目前常用的模板反应合成方法如图1。图1“模板”反应合成法示意图其中,R1、R2、R3、R4可以是氢原子或其它取代基,如羧基、酰氨基、腈基、硝基、磺酸基、卤素

4、、烷氧基等。方案设计本实验按照DBU液相催化法制备无取代酞菁锌和硝基取代酞菁锌,所用原料为金属盐(无水Zn(CH3COO)2)、邻苯二甲腈,4-硝基邻苯二甲腈和正戊醇,并以DBU(1.8-二氮杂二环[5.4.0]十-碳烯-7,简称DBU)为催化剂。无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溶解性相对较差,而它们的前驱物邻苯二甲腈的溶解性则较好,因此,可以通过适当的溶剂洗涤所合成的产物可达到提纯无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目的。经纯化的金属酞菁配合物可通过电子光谱、红外光谱等确认其组成和结构以及进行光物理性质的测定。实验内容仪器与药品:无水Zn(CH3COO)

5、2、邻苯二甲腈、4-硝基邻苯二甲腈、正戊醇、DBU、甲醇、丙酮、三氯甲烷实验步骤:(1)无取代酞菁锌的制备与纯化在带有磁力搅拌装置、回流装置、氮气保护装置的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ml无水正戊烷和0.62g(4.8mmoL)的邻苯二甲腈,搅拌至溶解,再加入0.44g(2.4mmoL)无水Zn(CH3COO)2和0.6mlDBU。氮气保护下恒温150℃回流反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往混合物中加入60ml甲醇,静置过夜,抽滤,依次用甲醇,丙酮,三氯甲烷洗涤至滤液基本无色。105℃恒温干燥,称量(固体记为ZnPc)。(2)硝

6、基取代酞菁锌的制备与纯化在带有磁力搅拌装置、回流装置、氮气保护装置的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ml无水正戊烷和0.84g(4.8mmoL)的4-硝基邻苯二甲腈,搅拌至溶解,再加入0.44g(2.4mmoL)无水Zn(CH3COO)2和0.6mlDBU。氮气保护下恒温150℃回流反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往混合物中加入60ml甲醇,静置过夜,抽滤,依次用甲醇,丙酮,三氯甲烷洗涤至滤液基本无色。105℃恒温干燥,称量(固体记为ZnPcNO2)。(3)酞菁金属配合物的表征及光谱测定分别以DMF和DMSO为溶剂测定样品的紫外-可

7、见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以KBr压片法,测定样品在4000-400cm-1范围内的红外谱图。相关数据及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图2.1、2.2分别给出了酞菁锌和硝基取代酞菁锌的红外谱图(KBr压片)。配合物在1409cm-1、1333cm-1、1164cm-1、1060cm-1、752cm-1处出现了金属酞菁环的骨架振动【2-4】。在1607cm-1以及1483cm-1处出现的吸收峰主要是酞菁环上的C=C及C=N的伸缩振动引起的【6】。根据文献报道【4,5】,在酞菁配合物的红外吸收低频区850-950cm-1有吸收峰出现,从图2.1可以看到

8、在887cm-1和图2.2中的927cm-1处有吸收,这可以归结为金属-配体(M-N)振动吸收峰。而在硝基取代酞菁锌红外谱图中,还可以看到硝基特征峰,1521cm-1处为硝基不对称伸缩振动峰,1137cm-1处为硝基对称伸缩振动峰。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