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法幢无垢口传抉择现观庄严论主题

《至尊法幢无垢口传抉择现观庄严论主题

ID:13946890

大小:617.00 KB

页数:127页

时间:2018-07-25

《至尊法幢无垢口传抉择现观庄严论主题_第1页
《至尊法幢无垢口传抉择现观庄严论主题_第2页
《至尊法幢无垢口传抉择现观庄严论主题_第3页
《至尊法幢无垢口传抉择现观庄严论主题_第4页
《至尊法幢无垢口传抉择现观庄严论主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至尊法幢无垢口传抉择现观庄严论主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至尊法幢無垢口傳:抉擇現觀莊嚴論主題-八事七十義妙法》略講至尊法幢吉祥賢造廖本聖翻譯原文取自《〈現關莊嚴論〉綱要書--〈八事七十義〉之譯註研究》(廖本聖、顙凌格西著,中華佛學學報第16期),本文調整部分原文的中文翻譯。見悲青增格西教授前言一、《般若經》在講說見、行方面已臻圓滿《八事七十義》中,「八事」是指八件事情,「七十義」是七十個內容,八事七十義主要在闡釋《般若經》。佛陀講了很多經,最主要就是三轉法輪。所講的內容有權宜的,也有最終、最究竟的義理,但內容不外乎談法的本質(空性),及世俗道次等。可以這麼說,佛法主要的內容可分為世俗諦與勝義諦,所謂的世俗諦就是表層的意思,

2、勝義諦就是內層的涵義-空性。空性,也就是事物的究竟本質,理應是獨一無二的,但是佛陀在傳講時,講了三種不同的內容。初轉法輪與二轉法輪的內容不同,二轉法輪與三轉法輪講的內容也不一樣,也就是,在空性見解方面就有三種不同的層次。然而,「究竟」意味獨一無二,所以是不可以有三種不同的內容,因此,許多學者就認定其中一種是獨一無二的,而說其它二種是權宜的。除了見解方面以外,佛法中還會提到行為方面。行為和見解是相輔相成的,但是講說行為方面的內容,並不像講說空性見解方面有矛盾的情況,行為方面所講的內容並沒有層次上的不同,只有多寡的差異。如初轉法輪僅僅是宣說四諦十六行相,開演出來則有十二因緣

3、,除了這些內容以外,初轉法輪並没有提到大悲心、菩提心、知母、念恩、報恩……等內容。可是到了講《般若經》時,也就是二轉法輪時,就廣說三智等,開演出來相關的法類就非常豐富。這些內容都是在初轉法輪的基礎上做擴充,不會與初轉法輪有所衝突,但就內容的廣度上來說,127畢竟還是與初轉法輪所說的有很大的差異。換言之,佛法所講的內容就是見與行,見解部份以《般若經》所講的最圓滿。初轉法輪所講的見解與三轉法輪所講的見解比起來,三轉法輪所講的內涵較為深奧,更貼近事實,但是初轉法輪、三轉法輪與二轉法輪所講的《般若經》相較時,《般若經》所講的內容才可謂達到最究竟、最圓滿的情況。雖然還有密續的內容

4、,但那也只是方法上的差別而已,在空性見解方面,已經没有其他更超越、更圓滿的內容了。在行為方面,講說最廣泛的是《華嚴經》、《法華經》等經。雖然《般若經》在廣度上,比不上《華嚴經》等經,但這並不是說它的內涵有所缺漏,它也一樣是圓滿無缺的。因此,《般若經》在見解上及行為上的內涵,已達究竟且圓滿。特別是大乘將《般若經》視為最終要了解的內容,無論是成佛或解脫都以《般若經》為主。也就是說,《般若經》的內涵提供了完整的修行的教授,其他的都是用來做為補充。這不是指不需要閱讀其它的經教,而是自龍樹、無著菩薩出世後,後代多以解釋、修持《般若經》為主。《般若經》有很多種類,如《心經》、《金剛

5、經》等,這些經典主要的差異是表達上的不同,內容上並無不同。在眾多《般若經》中,影響最大、傳講最多、依而學修的,首推《中品般若經》(二萬五千頌),接下來才是《大品般若經》(十萬頌)及《小品般若經》(八千頌)。這是因為十萬頌《大品般若經》太廣,而八千頌《小品般若經》又太略,所以《中品般若經》最為盛行,這可以從印度歷代論師所著釋本數目多寡可知。這種情況與漢、藏的情況並不相同,在台灣讀《金剛經》的人很多,在西藏讀《心經》的人也不少,這可能是因為經典較短,所以讀誦的人也比較多。雖然漢、藏地區喜歡讀誦《心經》、《金剛經》,但這是社會大眾的習慣,《心經》、《金剛經》並不是修行者主要研

6、修的經典。以前無著、龍樹等大菩薩,及阿底峽尊者、宗喀巴大師等都是以二萬五千頌的《中品般若經》為主要修學的經典,因為在內容上比較適中。如果我們較喜歡修習《心經》等,也可以擴充它們的內容,擴充成「八事七十義」或下、中、上士道等來修持。重點是所學的經典,內容上要完整、圓滿,字句的多寡倒不是那麼重要。二、《現觀莊嚴論》簡介我們單看《般若十萬頌》和《般若二萬五千頌》的內容,會很難理解經文,看不出各品間的重點與關聯。看上去每一品的用語好像都很接近,都是講「空」、「無」等等,內容一直在重複,好像是很隨意的講說。這就是我們沒有看透《般若經》所致。但是縱使我們花一輩子的時間去研讀,要憑自

7、己理出頭緒,是沒有辦法的。剛開始無著菩薩也是如此,對於《般若經》字面上的意思,他都能了解,但是講到深層的意涵,到底要如何依《般若經》來修行至成佛,他就沒有把握了127。所以他就閉關了十二年,祈求彌勒菩薩,後來得到了彌勒菩薩的教導。因為無著菩薩向彌勒菩薩祈請了解《般若經》涵義的因緣,便有了《現觀莊嚴論》。彌勒菩薩寫下《現觀莊嚴論》來闡釋《般若經》第一品至最後一品所有內容的涵義,並顯示出各品中相輔相成之關聯性。《現觀莊嚴論》的根本論是《般若八千頌》、《般若二萬五千頌》及《般若十萬頌》,其中又以《般若二萬五千頌》為主要。將《現觀莊嚴論》與《中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