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906485
大小:3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4
《阎派唱腔表演艺术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阎派唱腔表演艺术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借鉴 摘要:本文结合民族声乐教学及声乐作品演唱,对豫剧阎派唱腔表演艺术中的板式、节奏吐字润腔进行研究、分析和借鉴关键词:板式;节奏;吐字润腔汉语语音与戏曲唱腔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关系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汉民族的语音是单音字,它一字一音,有声、有韵、有调(语调)。戏曲文本中的唱词、韵白乃剧诗,其声腔乃鲜活流动的语音组合。因此,戏曲唱腔的字、声、韵、调,必然与汉民族的语音规范发生联系。所以戏曲的演唱中,自古就有“字正腔圆”“腔随字转”“按字行腔”等传统的说法,并有四声(平、上、去、入)、五音(唇、齿、舌、牙、喉)、四
2、呼(开、齐、撮、合)及尖团字等传统的歌唱语言经验和规范一、阎派声腔在当代民歌声乐教学中的意义9豫剧一向以粗犷豪放、大气磅礴为其突出表现特征。但是任何粗犷的艺术都有其细腻的一面,这样才能刚柔相济,符合艺术的欣赏审美。豫剧表演艺术家阎立品创立的“阎派”表演艺术,突出地表现了一种含蓄委婉、典雅细腻、活泼明丽、古雅悲情的风格。阎立品的唱腔细腻舒展,演唱位置系假声位置上用声居多,音色纯净透亮,其共鸣特点是以鼻腔头腔共鸣为主要共鸣区,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借鉴阎派声腔中的假声位置来对学生歌唱时高位置的加强和巩固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细致的吐字润腔也是阎立品非常注重的,她对“腔格”唱字,协调声、韵
3、、调的关系,叶韵与合辙是否拗悖,唱字口法技巧等,都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并且有自己的见解。现代歌唱语言尤其要掌握这样的声腔技艺,以免出现“声从耳边过,一过随风去。”什么都没记下,什么都没留住。笔者也系声乐教学者,深感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常在声乐课堂上借鉴阎派的吐字润腔来锻炼学生的吐字咬字功夫,以达到丰富歌唱语言表现力的目的阎派声腔无论是在传统程式的继承和创新上,或是在发声方法与演唱技巧上,都给我们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阎派的唱腔看似平正无奇,但精妙绝伦,耐人回味。尽管旦角唱腔日渐花哨,旋律趋于繁杂,但阎派的唱腔却追求舒缓流畅,声情并茂,绝无耍腔,碎腔、砸腔的弊端。她在继承与
4、革新上,可称“守不泥迹,放不逾矩”。她既无腔不出新,又无腔似旧,真可谓平淡中见独到,平稳中见功夫,平实中见自然二、阎派表演艺术在声乐演唱中的借鉴9当代民歌声乐艺术是我国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由传统艺术发展演变而来的,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戏曲、曲艺唱法和民歌唱法。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在吸取中外音乐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取得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就。无论是发声技巧还是表演风格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和听觉审美选择的多元化,民族声乐在表达和诠释艺术作品时,对演唱技法和风格的要求越来越丰富。民族声乐艺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技术和风格上的误区。首先在演唱
5、技法的咬字上,现在的演员大多是学院派,经受的是西洋发声方法的基础训练,虽然在声音的统一和通畅方面有较好的控制能力,但在演唱我们的民族声乐作品时,字音的清、淳不够,以至于听者不知其所唱何字。其次,作品风格把握不够准确,特别是具有戏剧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要求既有民歌的演唱特点和扎实的技法,又要求声音自然美、亲切感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力。笔者认为:从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层面分析,阎立品的表演艺术,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人文科学性和传承的系统性。其独特的演唱技艺,为我们民族声乐艺术教学的发展和民族唱法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歌唱中戏剧性表现力的借鉴9歌剧《红珊瑚•海风阵阵愁
6、煞人》是主人公珊妹的唱段,作品大量吸取了河南地方戏曲、民歌的音乐素材。我们在演唱时可以充分借鉴阎派在板式、咬字、吐字润腔及身段表演方面的表现手法,使歌唱充满着乡土气息和浓郁的民族风格。这首唱段是珊妹到渔霸家为生病的爹爹赊药时演唱的唱段。全曲由散板引子、平缓的中板、激动的小快板三部分组成。引子运用戏曲散板(或叫板①)引出人物,首句的“风”字用喷口甩出延长,“阵阵……”二字用诵唱拖腔加入阎派“嗖”音,“愁煞”两个字顿住,随后在由慢到快的“鼓点”声中将“人”字以高亢激昂的语调甩腔唱出。引子部分的语调以上行腔为主,节拍重音以语调语气的情绪变化为准,语势中充满了悲愤的气势,同时也把珊妹
7、倔强的性格和焦虑的心情充分地表达出来。随着节拍进入4/4后,平缓的节奏使语势渐渐趋于平稳。规律的中速叙述性节拍,承接着流畅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中段沉郁的调、期盼的语气在“听说是,大陆上乌云散,大陆山上来了解放军……”处转为小快板,歌唱语调的气势也转入跳动、活跃。三乐段充分体现了歌曲内容与节拍融合引起的语势转换9《党的女儿•生死与党心相连》这首歌剧作品中,是剧中人物共产党员田玉梅挽救、开导叛徒之妻桂英的一段咏叹调。作品开始以急促的三连音前奏昭示着典型情境中特殊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在急促的前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